落处无论巨与纤,平铺格样类妆严。
庙廊调燮凭占岁,儿女商量谩到盐。
谁向歌钟誇白战,我怜短褐有穷檐。
江南一种天成趣,墙角疏梅正斗尖。
落处无论巨与纤,平铺格样类妆严。
庙廊调燮凭占岁,儿女商量谩到盐。
谁向歌钟誇白战,我怜短褐有穷檐。
江南一种天成趣,墙角疏梅正斗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面对雪花的细腻感受,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哲思。
首句“落处无论巨与纤”,以雪花不论大小皆能落下,象征着自然界中无论事物大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接着,“平铺格样类妆严”则将雪花覆盖大地比作精心装扮,赋予了自然景象以艺术美感。
“庙廊调燮凭占岁,儿女商量谩到盐”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雪花与人间生活相联系,暗示着雪花不仅美化了自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庙廊代表国家治理,雪花的丰歉预示着来年的收成;儿女们在谈论盐价时,雪花的出现或许会带来生活的变化。
“谁向歌钟誇白战,我怜短褐有穷檐”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不羡慕那些在歌钟声中夸耀白战(可能指某种形式的战斗或竞赛)的人,而是怜悯那些穿着简朴、生活在贫困中的普通人。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注。
最后,“江南一种天成趣,墙角疏梅正斗尖”将目光转向江南的美景,以墙角的疏梅作为点缀,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斗尖”可能指的是梅花枝条的尖端,暗示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花的描绘,以及与生活、自然、社会的关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南州冬日佳,风和霜气收。
出门访良友,散策寻清游。
负郭有野趣,荒草带寒流。
信步任所止,款扉得深幽。
初若隐者居,忽上云中楼。
揽以三层颠,恍与万象浮。
绿野宽作围,青山远相蟉。
凌然欲轻举,久乃思冥搜。
团团荔枝林,往往丛叶稠。
时于阴木间,略见碧瓦沟。
苍然晚烟集,红者枫树头。
伫立思转赊,顾盼目不周。
何意城中身,而对海上州。
要须千幅尽,未可一语酬。
时已梅萼春,景迈浙水秋。
远地得心赏,良会非宿筹。
黄柑况可餐,绿酒方出篘。
十年真契阔,再见方绸缪。
矧兹天一方,无异水上沤。
把盏不知暮,论文殊未休。
俄惊庭叶落,始觉昏鸦投。
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
绝景尚可揖,归途谅匪脩。
何当雁荡间,相与老一丘。
《登三层楼与王仲言联句》【宋·徐玑】南州冬日佳,风和霜气收。出门访良友,散策寻清游。负郭有野趣,荒草带寒流。信步任所止,款扉得深幽。初若隐者居,忽上云中楼。揽以三层颠,恍与万象浮。绿野宽作围,青山远相蟉。凌然欲轻举,久乃思冥搜。团团荔枝林,往往丛叶稠。时于阴木间,略见碧瓦沟。苍然晚烟集,红者枫树头。伫立思转赊,顾盼目不周。何意城中身,而对海上州。要须千幅尽,未可一语酬。时已梅萼春,景迈浙水秋。远地得心赏,良会非宿筹。黄柑况可餐,绿酒方出篘。十年真契阔,再见方绸缪。矧兹天一方,无异水上沤。把盏不知暮,论文殊未休。俄惊庭叶落,始觉昏鸦投。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绝景尚可揖,归途谅匪脩。何当雁荡间,相与老一丘。
https://shici.929r.com/shici/UwhQTIL1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