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奉晨昏宁孝子,窜投荒远岂忠臣。
今朝恩放归田去,留得遗踪警后人。
阻奉晨昏宁孝子,窜投荒远岂忠臣。
今朝恩放归田去,留得遗踪警后人。
这首诗《偶书(其二)》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阻奉晨昏宁孝子,窜投荒远岂忠臣。今朝恩放归田去,留得遗踪警后人。”四句,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与忠诚的深刻思考。
首句“阻奉晨昏宁孝子”,表达了对孝道的坚守,即使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尽孝,体现了孝顺子女的高尚品德。次句“窜投荒远岂忠臣”,则从反面提出疑问,即便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也不应被视为真正的忠臣,暗示了忠诚有时需要在正确的地方和时间展现,而非盲目地追求。
第三句“今朝恩放归田去”,描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考验之后,终于获得了宽恕,得以返回家乡的情景。这不仅是一种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对坚持原则、最终得到公正对待的肯定。最后一句“留得遗踪警后人”,强调了这一经历的意义,即通过自己的故事警示后来者,在面对道德抉择时要坚守正直,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探讨了孝道、忠诚与道德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