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峰中雨,倾盘聚此峰。
眉分双涧瀑,雷起隔溪龙。
土嫩难禁水,心悲易怯风。
晴阴付天地,随处见吾翁。
四百峰中雨,倾盘聚此峰。
眉分双涧瀑,雷起隔溪龙。
土嫩难禁水,心悲易怯风。
晴阴付天地,随处见吾翁。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山峰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四百峰中雨,倾盘聚此峰”以磅礴之势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雨幕笼罩的山峰世界,仿佛整个雨季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一座山峰之上。接下来,“眉分双涧瀑,雷起隔溪龙”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山峰间的瀑布比作双眉,雷声则像是隔着溪流的龙在呼啸,形象地展现了雨中自然界的动态美。
“土嫩难禁水,心悲易怯风”这两句转而描写山峰在雨水侵袭下的脆弱与诗人的感伤情绪。泥土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更加娇嫩,难以承受更多的重量;诗人心中的悲伤似乎也容易在风雨中被激发,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最后,“晴阴付天地,随处见吾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受,以及对生活常态的平静态度。无论是晴是阴,都是天地间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而“吾翁”则可能是诗人对某种恒定、不变事物的寄托,象征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总有不变的真理或情感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思考与态度。
人生一涉世,波澜渺无穷。
凡儿似得计,兀兀自穷能。
惟有盛名下,颇招众嫉攻。
开关或延敌,政使臧亦凶。
古人故不尔,山泉养正蒙。
我非阮嗣宗,何时见阿戎。
濯濯春月柳,谡谡松下风。
似闻未著冠,笔力百夫雄。
馀子窘不足,渠乃忌太丰。
比从道人游,警悟世谛中。
试观名斋意,已见应世工。
圣贤在方策,制行固不同。
惟有虚己游,万川同一东。
此名可书绅,愿言谨厥终。
灵壁之石妙天下,奇姿异质穷变化。
时时好事获寸尺,谷量牛马未当价。
耐官丞相三代孙,风流似是典刑存。
心胸本无纨裤气,诗书渐洗膏粱昏。
迩来得石不盈尺,依稀尚带莓苔迹。
气象中含万仞悬,秀润仍分千里碧。
大江之南千万山,终日思归行路难。
坐中一见此真骨,心折当年雨后天。
君不见黄金白璧骄侈本,大官厚禄方安稳。
少年趣驾迅如电,我欲追之堕车蹇。
年来老大计转拙,一丘一壑兴不浅。
傥君他日弃前鱼,南窗坐对庐山远。
云巢一上十五里,中有今世巢居子。
鸡鸣犬吠白云里,不知天际去此几。
平生深契鸟巢禅,剪茅盖头万事已。
宴坐经行飞鸟上,人间荣辱不到耳。
蜗牛两角竟何为,鹪鹩一枝端自喜。
我有一廛落城市,章服裹狙聊复尔。
武溪未访桃花源,脩江傥问桃花水。
会取樱桃洞前路,藜杖扶衰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