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牧童》
《牧童》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相呼相唤又村讴,放却牛来古渡头。

有客问津浑不顾,笑将轻苇汎孤舟。

(0)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释守卓的《牧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牧童生活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牧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首句“相呼相唤又村讴”,描绘了牧童们在乡村间相互呼唤,欢声笑语的情景,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次句“放却牛来古渡头”,则转而描述牧童们将牛放归渡口,展现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顺应,以及与动物之间亲密无间的相处方式。

第三句“有客问津浑不顾”,刻画了牧童面对外来访客时的淡然态度,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为外界所动,体现了牧童纯真质朴的性格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笑将轻苇汎孤舟”,以牧童轻巧地划着小舟离去的动作结束全诗,既表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宋代乡村牧童的生活风貌,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送陈子文赴广西

八桂西瞻岳牧尊,使君持节下湘源。

星岩风洞山殊秀,雪片霜华地不暄。

永日赋诗薇阁静,青春行部绣旗翻。

从来远地多名宦,铜柱犹闻颂马援。

(0)

庆礼毕辞朝口号

晓漏遥辞丹凤门,炉烟近对紫云轩。

金函拜表趋王会,玉馔宣筵识圣恩。

宫花影转千官肃,海日光临九极尊。

愿使远臣分岳牧,长瞻明主正乾坤。

(0)

送田景瞻赴宝庆

汉署论交日,周京乐化年。

春台调玉烛,清庙协朱弦。

北斗枢衡正,西都德政偏。

升平歌有庆,典雅见多贤。

自忝蚊虻质,俄随鹓鹭肩。

断金深契合,奉玉慎周旋。

吝对黄生耻,贫逢鲍叔怜。

经纶精化理,藻鉴表官联。

默默长埋采,寥寥独守玄。

知音空四顾,立德眇孤骞。

漫以文为友,还因静拟仙。

飞觞临水饮,下榻对花眠。

雪苑相如赋,春江太白船。

高情随旷达,盛事足留连。

喜接披心槩,惊违握手缘。

明庭鸾诏下,大郡虎符专。

聚散浮踪别,施为宿望悬。

万山分楚道,五马下湘烟。

问俗悲填壑,推心戒察渊。

艰难三户后,怅望九疑前。

江汉东周梦,风波吊屈篇。

古人应已矣,吾道固依然。

即事看龙剑,临分赠马鞭。

馀春生客路,积雨间离筵。

肠断双轮转,神驰尺素传。

丁宁两乡月,好向望时圆。

(0)

蔡林屋举酒爱日亭玩月

露下碧天凉,空庭明月光。

幽人爱丛桂,举酒近池塘。

河影填乌鹊,箫声下凤凰。

莫教秋兴浅,不尽夜歌长。

(0)

崔司成后渠精舍八首·其八

小筑家林接,幽寻野兴通。

雨麻翻径绿,风枣堕阶红。

地僻衣冠懒,心閒著述工。

渠头秋水至,东望意无穷。

(0)

崔司成后渠精舍八首·其四

幽栖临水濑,野兴洽春郊。

帖石成鱼笱,分泥上燕巢。

琴尊宜暇日,农圃得新交。

已识玄仍白,无劳客献嘲。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