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濒年俱重困,诸公累牍尽空文。
甘蕉弹事聊成戏,鹿柴投閒只少群。
寝殿尚虚风后梦,期门迁次羽林军。
陆沉一片神州土,饮泣新亭亦自醺。
三辅濒年俱重困,诸公累牍尽空文。
甘蕉弹事聊成戏,鹿柴投閒只少群。
寝殿尚虚风后梦,期门迁次羽林军。
陆沉一片神州土,饮泣新亭亦自醺。
这首诗《和悯乱诗(其十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以及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联“三辅濒年俱重困,诸公累牍尽空文”描绘了国家治理的困境,三辅地区连年遭受重压,而朝廷高官们虽有无数奏章,却多是空谈无实。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实际的困苦与表面的文书形成鲜明对照,揭示出官僚体制的虚伪与无力。
颔联“甘蕉弹事聊成戏,鹿柴投閒只少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甘蕉弹事,比喻官员们以小事为乐,不关心国家大事;鹿柴投闲,指官员们在闲暇时无所事事,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讽刺了官场的荒谬与无能。
颈联“寝殿尚虚风后梦,期门迁次羽林军”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寝殿,象征皇权,风后梦可能是指古代帝王追求贤臣辅佐的梦想;期门迁次,可能暗指军队调动或换防。这两句暗示,尽管历史上有过贤明君主和忠诚将领的美梦,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无奈。
尾联“陆沉一片神州土,饮泣新亭亦自醺”总结全诗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陆沉,形容国土沦丧;新亭饮泣,出自典故,指在国破家亡之际,士人聚于新亭饮酒哭泣,以此表达哀伤之情。这两句既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直接描述,也是对未来的悲观预示,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政治腐败的强烈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代不数人能几见,去去江空岁年晚。
闭门一字不堪煮,无补费神诗作蹇。
西风尽夕城满尘,带水沸潮消息断。
十七柳凋十桂爨,更问菱湖与桐馆。
风花一瞥旋成毁,那及黄楼丑魏衍。
书来海上如说梦,自在人间已枯菀。
断云含雨向何许,泪眼不晴天不管。
布衣许身老转拙,失计残年难饱饭。
履綦故蹊绿苔满,子宁不来梦当返,小别千年万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