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悯乱诗·其十五》
《和悯乱诗·其十五》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三辅濒年俱重困,诸公累牍尽空文。

甘蕉弹事聊成戏,鹿柴投閒只少群。

寝殿尚虚风后梦,期门迁次羽林军。

陆沉一片神州土,饮泣新亭亦自醺。

(0)
鉴赏

这首诗《和悯乱诗(其十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以及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联“三辅濒年俱重困,诸公累牍尽空文”描绘了国家治理的困境,三辅地区连年遭受重压,而朝廷高官们虽有无数奏章,却多是空谈无实。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实际的困苦与表面的文书形成鲜明对照,揭示出官僚体制的虚伪与无力。

颔联“甘蕉弹事聊成戏,鹿柴投閒只少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甘蕉弹事,比喻官员们以小事为乐,不关心国家大事;鹿柴投闲,指官员们在闲暇时无所事事,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讽刺了官场的荒谬与无能。

颈联“寝殿尚虚风后梦,期门迁次羽林军”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寝殿,象征皇权,风后梦可能是指古代帝王追求贤臣辅佐的梦想;期门迁次,可能暗指军队调动或换防。这两句暗示,尽管历史上有过贤明君主和忠诚将领的美梦,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无奈。

尾联“陆沉一片神州土,饮泣新亭亦自醺”总结全诗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陆沉,形容国土沦丧;新亭饮泣,出自典故,指在国破家亡之际,士人聚于新亭饮酒哭泣,以此表达哀伤之情。这两句既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直接描述,也是对未来的悲观预示,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政治腐败的强烈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幽居遣怀·其二

百劫茫茫剩此躯,镜中那复识今吾。

科头晏起真供状,挑耳勘书古画图。

日历久忘新晦朔,烟蓑长忆旧江湖。

小车洛下无人问,牛马相遭总任呼。

(0)

得节盦海上书却寄

代不数人能几见,去去江空岁年晚。

闭门一字不堪煮,无补费神诗作蹇。

西风尽夕城满尘,带水沸潮消息断。

十七柳凋十桂爨,更问菱湖与桐馆。

风花一瞥旋成毁,那及黄楼丑魏衍。

书来海上如说梦,自在人间已枯菀。

断云含雨向何许,泪眼不晴天不管。

布衣许身老转拙,失计残年难饱饭。

履綦故蹊绿苔满,子宁不来梦当返,小别千年万山远。

(0)

舟泊茶陵

一水孤城抱,微风漾夕波。

梦摇双桨碎,愁比乱山多。

笳鼓鸦声急,云天雁影过。

欲倾贾生泪,拔剑不能歌。

(0)

将之鹿洞主讲留别陈伯潜同年·其二

平生吴季子,捷径畏泥涂。

每笑羊头烂,还怜虎气粗。

论交谁似此,薄俗更何如。

四海方多事,黄垆永恸余。

(0)

书怀寄伯姊

少年已去老今来,一事无成亦可哀。

客里更逢寒食节,八年不见墓门梅。

(0)

寄怀彦清中州时将有金陵之役·其二

嵩少名山胜,君今杖策游。

纪程诗卷富,题字古崖秋。

风月梁园美,关河越客愁。

垂虹秋色好,我亦旅人俦。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