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忽吠鸣,岂是刘安宅。
近看爨烟青,人家枕山脊。
云中忽吠鸣,岂是刘安宅。
近看爨烟青,人家枕山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信阳道中的所见所感,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思考。
首句“云中忽吠鸣”,以“吠鸣”二字生动地描绘了云层间传来的一声狗叫,仿佛打破了宁静的天空,给人以惊喜与好奇之感。这里的“吠鸣”不仅指声音,也隐含着一种生命力的展现,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活力与和谐。
接着,“岂是刘安宅”一句,借用了古代人物刘安的故事,暗示这可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或是某种超凡脱俗的所在。这种设问式的表达,既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近看爨烟青”转而描写眼前的景象,炊烟袅袅升起,青色的烟雾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气息,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最后,“人家枕山脊”将视角拉回地面,描绘了一幅山脚下村落的画面。这里的人家依山而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也寓意着人们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信阳道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同时也蕴含了对和谐共生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戊辰三月晦,端居倦烦促。
是时天久旱,炎烝剧三伏。
出门得幽寻,佳处在东北。
二子俱可人,皎皎莹冰玉。
得趣琴有弦,对案食无肉。
初弹醉翁操,再鼓南风曲。
琅然山水音,一洗瘴雾毒。
陈园俯江郊,茅茨拥修竹。
造门慕子猷,缓步效颜斶。
汲泉瀹佳茗,萧散谢羁束。
清华临水岸,下有万荷绿。
披榛访萧子,清净独无欲。
黎沈爇瓦鼎,溪荪养石斛。
杖藜转修径,夹道森乔木。
归途遇冯姥,敛袂不羞缩。
蕉花杂山丹,槟榔绕新屋。
欲我留姓名,呼儿为磨墨。
似怜穷独叟,曾忝十州牧。
良辰不易遇,此会岂难续。
他时傥重来,更为呼醉秃。
《叙游二十韵呈亨叔列之》【宋·李光】戊辰三月晦,端居倦烦促。是时天久旱,炎烝剧三伏。出门得幽寻,佳处在东北。二子俱可人,皎皎莹冰玉。得趣琴有弦,对案食无肉。初弹醉翁操,再鼓南风曲。琅然山水音,一洗瘴雾毒。陈园俯江郊,茅茨拥修竹。造门慕子猷,缓步效颜斶。汲泉瀹佳茗,萧散谢羁束。清华临水岸,下有万荷绿。披榛访萧子,清净独无欲。黎沈爇瓦鼎,溪荪养石斛。杖藜转修径,夹道森乔木。归途遇冯姥,敛袂不羞缩。蕉花杂山丹,槟榔绕新屋。欲我留姓名,呼儿为磨墨。似怜穷独叟,曾忝十州牧。良辰不易遇,此会岂难续。他时傥重来,更为呼醉秃。
https://shici.929r.com/shici/SWNRg9v.html
结亭临大江,浯溪出其侧。
道人傍溪月,月照溪逾碧。
当知月在天,分身千百亿。
此月有亏盈,我心本澄寂。
合眼听溪声,开眼见溪色。
声色两不留,我心何处觅。
梦觉月在窗,还如旧知识。
人生归有尽,大齐不踰百。
君看花间冢,背郭高历历。
向来夸夺志,汗漫何穷极。
一朝随露电,变灭无馀迹。
所以靖节翁,壶觞乐晨夕。
宁为郁涧松,不作移根柏。
岂惟一穷通,固自忘夷蹠。
吾生亦崎岖,末路苦荆棘。
投闲得萧散,身病头更白。
岂无素心人,相与弄泉石。
及晨为兹游,聊用适吾适。
溪山景无尽,秀色光照席。
安能仰屋叹,抱恨长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