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童本来菩萨,大觉亦是金仙。
其奈儿孙合闹,与说无始根缘。
儒童本来菩萨,大觉亦是金仙。
其奈儿孙合闹,与说无始根缘。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与冲突。"儒童本来菩萨,大觉亦是金仙",开篇即以比喻手法,将儒家的弟子比作菩萨,将佛教的大觉者比作金仙,暗示了两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相通之处。"其奈儿孙合闹,与说无始根缘"则进一步揭示了尽管存在联系,但实际操作中却因种种原因难以调和,如同儿孙间的争闹,无法真正理解彼此的根源。
整体而言,此诗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不同哲学体系的思考与融合尝试,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社会中文化冲突与融合困境的反思。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复杂文化关系的深刻洞察。
洞口花萦回,微磴在溪水。
交瀑络峰腰,积翠明潭底。
倒影麻姑台,一望成霞绮。
白石含金沙,紫蒲吐琼蕊。
群峰稍开豁,阴云泱漭起。
坐爱盘石广,卧欣芳草靡。
天华寻遗宫,蒙茏馀葛藟。
歌响散天飞,舞尘逐云委。
兴废祗终朝,割据一何鄙。
英雄宁无成,不夺儿女子。
混沌留吾年,蝉蜕帝王里。
洋洋风佩飘,天路从兹始。
出门操天弧,吾将射四方。
豺狼日争食,旷野无人行。
民生各有乐,好修予为常。
桃李羞同华,日月思齐光。
曜灵久翳景,丽天谁文章。
晞发凭天门,北斗斟琼浆。
虽非丹山鸾,愿巢阿阁旁。
雌雄三十六,和呜宣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