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公到城久,忽忆丘中琴。
积雪移孤棹,寒湘共此心。
独归红树外,相待白云深。
语我茅庵路,衡山在隔林。
涤公到城久,忽忆丘中琴。
积雪移孤棹,寒湘共此心。
独归红树外,相待白云深。
语我茅庵路,衡山在隔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送涤公》。诗中描绘了涤公离开城市,前往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诗人通过“积雪移孤棹”、“寒湘共此心”等句子,展现了涤公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和内心的宁静平和。而“独归红树外,相待白云深”则描绘了涤公独自一人在红树之外,等待着白云深处的景象,表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最后,“语我茅庵路,衡山在隔林”则表达了诗人对涤公生活道路的关心,以及对衡山美景的向往,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海虞魏君富经史,古貌古心一高士。
藏脩有轩劳经营,以慎为名得深旨。
□文所载见传记,意义无他惟谨尔。
揭扁于楣匪徒玩,勉旃力行在脩已。
朝焉惓惓暮惕惕,进退出入兼动止。
达乎诚敬知隐微,崇礼以义及廉耻。
不登于高不临深,顷步之间敢忘耳。
慎之又慎功斯到,从容自然合规矩。
高明博厚本天地,俯仰无惭古人似。
传家清白志所同,百世真堪遗孙子。
黄门簪笔几多年,太守新除宠命偏。
象简晓辞青琐闼,朱衣香惹御炉烟。
一尊斜日都亭酒,千里东风汉水船。
明到好施和易政,循良有传颂蒲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