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朴》
《王朴》全文
宋 / 薛季宣   形式: 七言律诗

海宇煎熬沸鼎时,先生静付一支颐。

单辞隐几三仁在,大略平边百世知。

到了勋庸成底事,由来用舍出先几。

长枪不用毛锥子,应使毛锥自用为。

(0)
鉴赏

此诗《王朴》出自宋代诗人薛季宣之手,通过对王朴的描绘,展现了其深沉的政治智慧与超脱的个人风范。

首句“海宇煎熬沸鼎时”,描绘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犹如沸腾的鼎锅,象征着国家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革。紧接着,“先生静付一支颐”一句,以“静”字凸显出王朴在如此动荡时局中的冷静与从容,他以一种超然的姿态面对纷扰,展现出非凡的定力和智慧。

“单辞隐几三仁在,大略平边百世知”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王朴的政治见解与远见卓识。这里的“三仁”可能暗指古代贤臣,而“大略平边”则表明王朴对边疆稳定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规划,他的策略与思想将被后世铭记,成为解决边疆问题的典范。

“到了勋庸成底事,由来用舍出先几”两句,表达了对王朴功业与命运的思考。在功名成就的背后,是深思熟虑与运筹帷幄,王朴的决策与行动往往能预见未来,体现出他卓越的洞察力与战略眼光。

最后,“长枪不用毛锥子,应使毛锥自用为”一句,以形象的比喻,赞扬了王朴不依赖武力,而是通过智慧与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毛锥子在这里象征着文治,即通过文治手段达到目的,而非单纯的武力征服。这不仅是对王朴个人才能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文治武功并重、以智取胜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乱世中的冷静与智慧,更强调了文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智慧解决问题的高明之处。薛季宣以精炼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王朴这一历史人物的特质与价值,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其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作者介绍
薛季宣

薛季宣
朝代:宋   字:士龙   号:艮斋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   生辰:1134~1173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猜你喜欢

掷花行

春腻枝头香满空,黄莺啼破小桃红。

花底玉壶争跳入,问花长得醉东风。

花心摇曳愁无语,扶桑渐渐日如鬻。

南山忽幻作黄金,难买韶尤不飞去。

谁令白昼永冥冥,奸狐为胆花为形。

石家蚤不将花掷,怨血千年冢上腥。

乃知花开不足喜,花谢不足悲。

失马折臂惊欲杀,北叟条条真我师。

(0)

浴凫池馆观朱邦宪唐子才投高壶歌呈赵太仆时章

高馆澄波沉绿雨,唐生选胜邀宾处。

桐花未蕊燕栖梁,小钱贴池百舌语。

堂中玉壶高丈许,两雄对垒誇长技。

矢声落鼓春漏迟,酒满玻璃寒玉乳。

铿锵迸地坠流星,贯耳穿心惊复喜。

负徒就饮擸长缨,饥蛟注海吞无声。

胜者张旗鼓馀勇,把箭似欲摧长城。

伸臂仰天目不瞬,帣鞲太白仍自进。

咋指扬扬意独矜,邯郸道上逢廉蔺。

白日欲堕芙容溪,柳梢新月生天西。

出门宾主俱大醉,太仆先还碧玉蹄。

(0)

感事·其一

十载忧时泪,今年洒更多。

前星宵渐远,边檄日频过。

无计舒蜣臂,空悬扣角歌。

素餐吾却愧,为日已蹉跎。

(0)

壬戌九日岱祠城楼

久矣蓬元坐碧霞,登临犹喜思无涯。

千年楼阁初成赋,万里风云一放查。

天上三浆俱绿发,人间九日有黄花。

飘飖已结王乔侣,不向龙门数孟嘉。

(0)

木州岭谣

莫登木州岭,岭高天地迥。

悲风日夜深,豺虎纷来骋。

岂无一心人,上帝不曾省。

上帝不省妾有夫,上帝不省妾有姑。

有夫不作庭上人,有姑不作旦暮身。

一呼上帝怒,再呼上帝嗔,上帝聪明妾不辰。

知汝虽餐花,知汝虽茹草。

不餐并蒂花,不茹合欢草。

岭脚水粼粼,岭头石皓皓。

一死表吾真,区区焉足道。

木州岭下无名村,中有石阙悲黄昏。

不愿红颜当日存,但留白骨今人论。

风雨为汝冤,葛藟为汝尊。谁家妇,满人口。

木州岭,一何厚。

(0)

送章参军之任丽江

燕台十月霜林晓,话到滇南入路岐。

舟带西风帆势饱,衣沾落叶雁声迟。

沙江流水斜侵郭,汉服居民半杂夷。

君去幕中勤佐理,从来徭俗更浇漓。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