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豺狼横于虎,南海蛟龙不敢舞。
吁嗟黍苗间,啾啾唧唧相惊喧。
卑栖恐遭网,高飞或被罗。
飞鸣罕得志,饮啄不敢过。
纵使萧条蓬蒿下,不如随风入海化为蛤,飘没沉浮无绝劫。
有时网罗宽,有时豺虎灭。
蛟龙飞腾脱鳞甲落大田仍变雀,天地尔时不卑狭。
北山豺狼横于虎,南海蛟龙不敢舞。
吁嗟黍苗间,啾啾唧唧相惊喧。
卑栖恐遭网,高飞或被罗。
飞鸣罕得志,饮啄不敢过。
纵使萧条蓬蒿下,不如随风入海化为蛤,飘没沉浮无绝劫。
有时网罗宽,有时豺虎灭。
蛟龙飞腾脱鳞甲落大田仍变雀,天地尔时不卑狭。
这首《野田黄雀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画卷,通过黄雀在野外生存的艰难境遇,反映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诗中的“北山豺狼横于虎,南海蛟龙不敢舞”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中强者与弱者的对立关系,暗示了黄雀所面临的生存压力。
接着,“吁嗟黍苗间,啾啾唧唧相惊喧”一句,将黄雀置于一片充满生机却又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它们在黍苗之间惊慌地鸣叫,既表现了黄雀的警觉性,也暗示了它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脆弱。随后,“卑栖恐遭网,高飞或被罗”进一步描绘了黄雀在选择栖息地时的矛盾心理,无论是低处还是高处,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飞鸣罕得志,饮啄不敢过”则揭示了黄雀在生存斗争中的无奈与恐惧,它们虽然渴望自由飞翔,但又担心受到捕猎者的威胁,连最基本的觅食和饮水都不敢轻易进行。这种对生存的极度警惕和谨慎,体现了黄雀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纵使萧条蓬蒿下,不如随风入海化为蛤,飘没沉浮无绝劫”表达了黄雀面对困境时的无奈选择,宁愿化身为海洋中的蛤蜊,随波逐流,也不愿在陆地上遭受更多的苦难。这一句不仅展现了黄雀的生存哲学,也暗含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反思。
最后,“有时网罗宽,有时豺虎灭。蛟龙飞腾脱鳞甲落大田仍变雀,天地尔时不卑狭”总结了黄雀生存环境的多变性,强调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这句话也寓意着,尽管黄雀面临着种种生存挑战,但自然界总有其运行的规律和平衡,生命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着生存之道。
综上所述,《野田黄雀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雀在复杂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