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亲恩欲报难,人间簪帔亦荣观。
尸饔已自长斋惯,列鼎何如啜菽安。
每忆临分增涕泪,应怜归到得团圞。
相依只说无生话,名利真同粪土看。
独有亲恩欲报难,人间簪帔亦荣观。
尸饔已自长斋惯,列鼎何如啜菽安。
每忆临分增涕泪,应怜归到得团圞。
相依只说无生话,名利真同粪土看。
这首诗《南归途中述怀(其三)》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生活态度以及名利观念的独特见解。
首句“独有亲恩欲报难”,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与难以回报的感慨。接着,“人间簪帔亦荣观”一句,以“簪帔”象征社会地位与荣誉,表明在世俗眼中,这些是值得羡慕的成就,但诗人并未因此而迷失自我。
“尸饔已自长斋惯,列鼎何如啜菽安”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长期素食的生活习惯与豪华宴席进行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远胜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以及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每忆临分增涕泪,应怜归到得团圞”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面的表达,每当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心中便涌起悲伤与不舍,但想到能够与家人团聚,又感到无比的欣慰与幸福。这反映了诗人对家庭与亲情的珍视。
最后,“相依只说无生话,名利真同粪土看”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诗人认为,与亲人相依为命,谈论着无生死的哲学话题,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名利在他看来如同粪土一般微不足道,突显了诗人超脱世俗、重视精神世界的价值取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生活态度以及人生价值的独到理解,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濯锦江头,羞杀艳桃秾李。
纵赵昌、丹青难比。
晕轻红,留浅素,千娇百媚。
照绿水。
恰如下临鸾镜,妃子弄妆犹醉。
诗笔因循,不晓少陵深意。
但满眼、伤春珠泪。
燕来时,莺啼处,年年憔悴。
便除是。
秉烛凭阑吟赏,莫教夜深花睡。
薰风时候。
芍药披晴昼。
天上玉阑干,展一枰、天家锦绣。
汉宫唐殿。
嫔御逞妖娆,飞燕女,太真妃,一样新妆就。
黄金捻线,色与红芳斗。
谁把绛绡衣,误将他、胭脂渍透。
晚风生处,襟袖卷浓香,持玉斝,秉纱笼,倚醉听更漏。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
生来不识愁味。
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
万事从来风过耳。
何用不著心里。
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
此理。
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
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
这里元无我与你。
甚唤做、物情之外。
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