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归途中述怀·其三》
《南归途中述怀·其三》全文
明 / 李流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独有亲恩欲报难,人间簪帔亦荣观。

尸饔已自长斋惯,列鼎何如啜菽安。

每忆临分增涕泪,应怜归到得团圞。

相依只说无生话,名利真同粪土看。

(0)
鉴赏

这首诗《南归途中述怀(其三)》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生活态度以及名利观念的独特见解。

首句“独有亲恩欲报难”,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与难以回报的感慨。接着,“人间簪帔亦荣观”一句,以“簪帔”象征社会地位与荣誉,表明在世俗眼中,这些是值得羡慕的成就,但诗人并未因此而迷失自我。

“尸饔已自长斋惯,列鼎何如啜菽安”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长期素食的生活习惯与豪华宴席进行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远胜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以及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每忆临分增涕泪,应怜归到得团圞”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面的表达,每当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心中便涌起悲伤与不舍,但想到能够与家人团聚,又感到无比的欣慰与幸福。这反映了诗人对家庭与亲情的珍视。

最后,“相依只说无生话,名利真同粪土看”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诗人认为,与亲人相依为命,谈论着无生死的哲学话题,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名利在他看来如同粪土一般微不足道,突显了诗人超脱世俗、重视精神世界的价值取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生活态度以及人生价值的独到理解,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李流芳

李流芳
朝代:明   字:长蘅   号:檀园   籍贯:六浮道   生辰:1575~1629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你喜欢

踏青游·濯锦江头

濯锦江头,羞杀艳桃秾李。
纵赵昌、丹青难比。
晕轻红,留浅素,千娇百媚。
照绿水。
恰如下临鸾镜,妃子弄妆犹醉。
诗笔因循,不晓少陵深意。
但满眼、伤春珠泪。
燕来时,莺啼处,年年憔悴。
便除是。
秉烛凭阑吟赏,莫教夜深花睡。

(0)

蓦山溪·薰风时候

薰风时候。
芍药披晴昼。
天上玉阑干,展一枰、天家锦绣。
汉宫唐殿。
嫔御逞妖娆,飞燕女,太真妃,一样新妆就。
黄金捻线,色与红芳斗。
谁把绛绡衣,误将他、胭脂渍透。
晚风生处,襟袖卷浓香,持玉斝,秉纱笼,倚醉听更漏。

(0)

河传·大官无闷

大官无闷。
刚被傍人、竞来相问。
又难为□□敷陈。
且只将、甘草论。
朴消大戟并银粉。
疏风紧。
甘草闲相混。
及至下来,转杀他人,尔甘草、有一分。

(0)

成都运司西园亭诗·翠锦亭

阑干窦溜长,窈窱空埃静。
修林密总翠,尽得锦城景。
云舒青青色,风散骚骚影。
未为夜行人,共此昼夜永。

(0)

清平乐·鬓云斜坠

鬓云斜坠。
莲步弯弯细。
笑脸双蛾生多媚。
百步兰麝香喷。
从前万种愁烦。
枕边未可明言。
好是蓝桥再渡,玉蓖还胜金钿。

(0)

无愁可解·光景百年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
生来不识愁味。
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
万事从来风过耳。
何用不著心里。
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
此理。
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
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
这里元无我与你。
甚唤做、物情之外。
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