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酬唱和向家溪,嫫母终惭敌艳妻。
岂意误将三献玉,翻来轻博一丸泥。
利能绝地同庄剑,巧可凌云上鲁梯。
巾衍珍藏虽已固,祗愁飞去化为霓。
曾酬唱和向家溪,嫫母终惭敌艳妻。
岂意误将三献玉,翻来轻博一丸泥。
利能绝地同庄剑,巧可凌云上鲁梯。
巾衍珍藏虽已固,祗愁飞去化为霓。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令的作品,名为《谢几道见示佳什因次元韵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深邃思想。
“曾酬唱和向家溪,嫫母终惭敌艳妻。”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是在描写一场宴席上的欢歌与对往昔之事的回忆。其中,“向家溪”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嫫母”通常指母亲,这里或许是用来表达一种尊敬和亲切的情感。整体上,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递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岂意误将三献玉,翻来轻博一丸泥。”这两句则转换了主题,从宴席上的欢乐过渡到对自己才华不被赏识的感慨。“三献玉”可能是比喻诗人自己的才华,而“翻来轻博一丸泥”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自嘲,似乎在说尽管自己有才能,但最终却像泥土一样被轻视。
“利能绝地同庄剑,巧可凌云上鲁梯。”这两句诗则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才华的自信与坚持。其中,“利”和“巧”分别象征着锐利和精巧,这里是用来形容诗人的才能。而“绝地同庄剑”、“凌云上鲁梯”则是比喻,用以形容诗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能够在困难中坚持自我,甚至超越常人。
最后两句,“巾衍珍藏虽已固,祗愁飞去化为霓。”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和成就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巾衍”指的是收藏或保留,而“珍藏”则是形容这些才华和成就被妥善保存。然而,“祗愁飞去化为霓”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似乎在担心所有辛勤积累的成果最终都可能随风而逝,消散无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才华、成就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忠义不易得,得之况一乡。
伟哉革除年,八公先后慨以慷,梓里千载生辉光。
王修撰,广德亡。郑行人,东平戕。
萧县不受胁,力战殉封疆。
京师既陷徐卢执,同日又杀两侍郎。
但见周公,不见成王。掷笔痛哭,大呼高皇。
秦法未闻诛十族,得祸之惨无如缑城方。
骈首八百七十人,焉能活我贤太常。
叶公指斥亦遭戮,至今史笔犹煌煌。
旧闻祠中列林郑,号为十烈同享尝。
不知何时去徐叶,毋乃讨论未之详。
我读《逊国忠臣记》,内有刑部司务郎。
自号塞翁亦台士,夔庆万里从奔藏。
石楼顾老变名姓,扣角高歌《饭牛行》。
春坊遭劓事非实,要亦节概殊寻常。
八忠十烈未足尽,俎豆增祀宜一堂。
吁嗟乎,金川门启迎燕王,景隆之罪万死奚足偿。
洪武养士三十载,可无义士扶伦纲。
君不见,赤城郡中忠烈气,蒸作彤云万丈芒。
《台州八忠祠歌》【清·戚学标】忠义不易得,得之况一乡。伟哉革除年,八公先后慨以慷,梓里千载生辉光。王修撰,广德亡。郑行人,东平戕。萧县不受胁,力战殉封疆。京师既陷徐卢执,同日又杀两侍郎。但见周公,不见成王。掷笔痛哭,大呼高皇。秦法未闻诛十族,得祸之惨无如缑城方。骈首八百七十人,焉能活我贤太常。叶公指斥亦遭戮,至今史笔犹煌煌。旧闻祠中列林郑,号为十烈同享尝。不知何时去徐叶,毋乃讨论未之详。我读《逊国忠臣记》,内有刑部司务郎。自号塞翁亦台士,夔庆万里从奔藏。石楼顾老变名姓,扣角高歌《饭牛行》。春坊遭劓事非实,要亦节概殊寻常。八忠十烈未足尽,俎豆增祀宜一堂。吁嗟乎,金川门启迎燕王,景隆之罪万死奚足偿。洪武养士三十载,可无义士扶伦纲。君不见,赤城郡中忠烈气,蒸作彤云万丈芒。
https://shici.929r.com/shici/fpPby.html
万物皆有尽,孤生岂无休。
冉冉即迟暮,脉脉怀殷忧。
星霜忽已易,岁月嗟何遒。
明河耿遥夜,皓魄扬清秋。
吟蝉露下切,落叶烟中稠。
银缸映户外,锦瑟横床头。
美人怅何处,良会知末由。
来晨不可计,去日焉能留。
掩镜释浩叹,临觞激清讴。
遗情以乘化,宇宙从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