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推昔从龙,割肌啖其口。
文君既升云,泥处功不有。
此身得全归,绵上偕慈母。
隐者焉用文,躬耕日胼手。
环山作汤沐,报德恩良厚。
介山高入云,伫望以永久。
之推昔从龙,割肌啖其口。
文君既升云,泥处功不有。
此身得全归,绵上偕慈母。
隐者焉用文,躬耕日胼手。
环山作汤沐,报德恩良厚。
介山高入云,伫望以永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咏古(其六)》。诗中通过描述古代历史人物之推和文君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之推昔从龙,割肌啖其口”,描绘了之推为了追随帝王,不惜割肉喂食的情景,展现了其忠诚与牺牲的精神。接着,“文君既升云,泥处功不有”两句,通过文君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价值,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或回报。
“此身得全归,绵上偕慈母”两句,转而表达对平安归家、与亲人团聚的渴望,体现了对家庭温暖的向往。随后,“隐者焉用文,躬耕日胼手”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认为文人学者应致力于实际劳动,而非仅仅追求文名。
最后,“环山作汤沐,报德恩良厚”两句,描述了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中沐浴,以此来报答天地之恩德,强调了自然与和谐的重要性。“介山高入云,伫望以永久”则以高山入云的形象,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展望,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美好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故事的引用,结合个人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对忠诚、牺牲、家庭、自然和谐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落帆登芳洲,日暮层阴生。
江流何呜咽,悲风为之鸣。
高才涉未流,胡乃违晦明。
龙蛇与时化,道自尊其生。
绝俗固非尚,安危鉴至精。
孤凤见非时,不与鸷鹗争。
君子道济世,死岂鸿毛轻。
此时管幼安,皂帽辽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