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宿江口,客衣风已飘。
两峰参塔顶,一寺裹山腰。
水拍瓜洲渡,烟生扬子桥。
寻花并问柳,端的在明朝。
昨夜宿江口,客衣风已飘。
两峰参塔顶,一寺裹山腰。
水拍瓜洲渡,烟生扬子桥。
寻花并问柳,端的在明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傅梦得夜晚住宿江口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昨夜宿江口,客衣风已飘”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夜晚的寒意和旅途的漂泊之感。接下来,“两峰参塔顶,一寺裹山腰”形象地描绘了金山寺的地理位置,山峰与寺庙相互映衬,显得庄严肃穆。
“水拍瓜洲渡,烟生扬子桥”通过江水拍打瓜洲渡口和扬子桥升起的烟雾,展现出江景的动态美,也暗示着诗人即将启程的行踪。最后一句“寻花并问柳,端的在明朝”表达了诗人期待明日继续旅程,探寻沿途风景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的环境以及诗人的心情,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湘水前萦带,蒸江后引裾。
中容齐塔阜,上建读书庐。
气象河汾上,规模景佑余。
帝王无异学,孔孟有遗书。
绛帐讲之熟,青衿受以虚。
心原逢左右,理窟悟终初。
糟粕包高厚,精华寄起居。
作成端若此,徵用合何如。
学士唐全炬,经师汉石渠。
致君登栗陆,措俗减华胥。
访古行陪履,观光坐接祛。
上台供瓮酒,傍县具盘蔬。
笑脸人人醉,设眉个个舒。
传香薰馧馞,寄傲卧籧篨。
如浴沂中水,而观濠上鱼。
落晖犹可却,上马不妨徐。
纪胜俾传远,书崖字放疏。
姓名年月日,刻罢赋归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