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

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

(0)
注释
往来:来回穿梭。
城府:城市与山林。
翛然:自由自在。
一音:单一的声音,指佛法精要。
物违:违背外物。
真道:真理之道。
自禅深:自然而然的禅意深厚。
舌根:言语清净。
坏:破坏。
足迹如空:步履轻盈,如行于虚无。
岁晚:年末。
北窗:北窗边。
蒲萄:葡萄。
半床阴:床的一半被阴影覆盖。
翻译
在城市和山林之间来往居住,一切佛法都简化为同一声音。
不违背自然法则,真正的道路宽广无边,随着每个缘分而生,禅意越发深远。
舌头已经清净,无人能破坏,脚步如同虚空,我能追寻内心的宁静。
年末时分,在北窗下闲适地度过,葡萄落满床,洒下一片阴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北山三咏(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禅意和隐居生活的诗歌。

“往来城府住山林”一句,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选择在山林之间游走、栖息的情景。“诸法翛然但一音”则指代一切佛法归于一个清净的声音,表达了对心灵纯净的追求。

“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两句,传递出诗人对于自然和谐、顺应自然之道的态度。这里,“不与物违”意味着不与万物相违背,而是顺其自然;“每随缘起自禅深”则表达了在日常生活中随遇而安,自然而然进入深层次的禅定状态。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两句,强调了内心的清净无染,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里,“舌根已净”比喻心灵的纯洁;“足迹如空”则象征行踪自由,无拘无束。

最后两句“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描绘了诗人在年迈时光,独自坐在北窗之下,对着寥寥的傲来(一种植物)发了一会儿的傲气,同时感受着室内外的静谧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蒲萄零落半床阴,生动地描绘了室内外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状态的向往。王安石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将禅意与山林生活完美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一曲心灵的曼声。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彝陵

下牢溪畔水,楚客送扬舲。

木落丹枫岸,沙明赤坂亭。

眼中秋望阔,愁外蜀山青。

此去三巴近,清猿定饱听。

(0)

下牢溪

拖舟百丈苦攀跻,一过牢津恍似迷。

花放乱红迎彩旆,谷传深响答鸣鼙。

避人幽鸟凌云噪,抱子惊猿走险啼。

春岫重重春水绿,欲疑春在武陵溪。

(0)

梅花

东阁留吟兴,南枝早发花。

雪消香暗动,月落影横斜。

瘦入云林画,清宜处士家。

夕阳寒数点,淡意妙沾霞。

(0)

调笑令.即景

风景。风景。已是一年将尽。

不堪留滞江村,旅舍凄凉掩门。门掩。门掩。

枯木寒鸦几点。

(0)

天仙子.初见

深院日长帘影侧。午睡初消眉晕碧。

近人双燕舞翩翩,春去疾。香添毕。

閒向樱桃花下立。花外流莺声呖呖。

无赖个侬今始识。多因倦绣起来行,堪爱惜。

含羞涩。软语东风偷眼觌。

(0)

沁园春.简范月三

春又阑珊,我欲问君,何以遣之?

有妓名翠玉,雅称妖丽;歌传红豆,最解相思。

既得佳人,可无名士,酒与诗狂却让谁?

惟君在,问君能来否,莫更迟迟。须将彩笔亲携。

好谱与杨枝并竹枝。向闹红影里,费他莺脰;

揉蓝茵上,消我螺卮。

未免有情,何妨作乐,领取风流此一时。

销魂处,是佳人香口,名士清词。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