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榆饼》
《榆饼》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阿堵榆梢报暮春,大官初进冷淘新。

却殊麦穗还需雨,绝胜杨花只糁尘。

侔色过於吴茧绿,成模恰似沈钱匀。

充饥此物犹难得,嗟彼鸠形鹄面人。

(0)
鉴赏

这首《榆饼》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以榆饼为题,描绘了暮春时节榆树梢头报春的消息,以及榆饼制作与食用的情景。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榆饼的色泽、形状与口感描绘得生动形象。

首句“阿堵榆梢报暮春”,以“阿堵”指代榆树梢头,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季节更替联系起来,暗示春天即将结束。接着,“大官初进冷淘新”一句,通过“大官”这一称谓,暗示榆饼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制作的精细,同时“冷淘新”则强调了榆饼的时令性和新鲜感。

“却殊麦穗还需雨,绝胜杨花只糁尘”两句,对比麦穗与杨花,前者需要雨水滋润才能成熟,后者只能随风飘散,形成尘土。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榆饼的独特价值——它不仅需要适当的气候条件,还具有实用性和营养价值,能够充饥解饿,远胜于那些只能带来短暂美感的事物。

“侔色过於吴茧绿,成模恰似沈钱匀”描绘了榆饼的颜色和形状之美,将其与吴地的优质蚕茧相比较,赞美其色泽之鲜亮;同时,通过“沈钱匀”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榆饼表面的平整与均匀,体现了制作工艺的精湛。

最后,“充饥此物犹难得,嗟彼鸠形鹄面人”表达了对榆饼虽好却难以普及的感慨,同时也对那些因饥饿而身形消瘦的人表示同情。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食物分配不均的社会现象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榆饼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食物的美好,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对文化、艺术乃至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老子百般足

老子百般足,无事可闲忧。
几年思返林壑,今日愿方酬。
潦倒戏衫舞袖,郎讲门槌拍板,端的这回收。
日月两浮毂,身世一虚舟。
想鹪鹩,与鸿鹄,不相谋。
惊鳞万里深逝,谁肯更吞钩。
醉则北窗高卧,醒则南园行乐,莫莫更悠悠。
云在山中谷,月在水中洲。

(0)

水调歌头·便作阳关别

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
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
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
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
顾诸公,皆衮衮,喜通津。
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余生。
若见江南苍鸟可,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
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

(0)

水调歌头·才惜季方去

才惜季方去,又更别元方。
惊心天上双凤,接翅下高冈。
万里瞿塘烟浪,一片昭亭云月,渺渺正相望。
夜雨连风壑,此意独凄凉。
杜鹃声,犹不住,搅离肠。
黄鸡白酒,吾意归兴动江乡。
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穹苍。
肯落儿曹泪,一笑付沧浪。

(0)

水调歌头·皎月亦长有

皎月亦长有,今夜独娟娟。
浮云万里收尽,人在水晶奁。
矫首银河澄澈,搔首金风浩荡,毛发亦冷然。
宇宙能空阔,磨蚁正回旋。
倩渔翁,撑舴艋,柳阴边。
垂纶下饵,须臾钓得两三鲜。
唤客烹鱼酾酒,伴我高吟长啸,烂醉即佳眠。
何用骖鸾去,已是地行仙。

(0)

水调歌头·每怀天下士

每怀天下士,要与共艰危。
谁知暗里摸索,得此世间奇。
却笑当年坡老,过眼翻迷五色,遇合古难之。
访我鸳湖上,真足慰心期。
醉谈兵,愁论世,夜阑时。
自怜磊块,近来鬓底两三丝。
目送云帆西去,肠断风尘北起,老泪欲垂垂。
骐骥思长坂,好鸟择高枝。

(0)

蝶恋花·客枕梦回闻二鼓

客枕梦回闻二鼓。
冷落青灯,点滴空阶雨。
一寸愁肠千万缕。
更听切切寒蛩语。
世事翻来还覆去。
造物儿嬉,自古无凭据。
利锁名缰空自苦。
星星鬓影今如许。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