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萧萧竹节疏,石形奇瘦称清虚。
贤愚并处资修德,荆棘旁生莫剪除。
兰叶萧萧竹节疏,石形奇瘦称清虚。
贤愚并处资修德,荆棘旁生莫剪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与道德相融合的画面。首句“兰叶萧萧竹节疏”以兰叶的轻盈和竹节的稀疏,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接着,“石形奇瘦称清虚”通过奇特而瘦削的石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静无为的意境。
“贤愚并处资修德”,诗人在此点明了主题,无论贤者还是愚者,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品德,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平和。这不仅是对个人修为的倡导,也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期许。
最后一句“荆棘旁生莫剪除”,则以荆棘的生长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轻易地去清除这些荆棘,因为它们的存在,或许正是促使人成长、坚韧不拔的力量源泉。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读者面对逆境时应保持坚韧与智慧,而不是逃避或轻易放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道德修养和社会生活的思考,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圣化接万泉,清净隔尘土。
天风飒然来,云黑势欲雨。
长河波浪阔,绝巘松杉舞。
已收台池胜,遂以原野补。
客懒或未从,境幽当远取。
惟嫌文字习,面壁愧初祖。
子羔学未成,质美犹难恃。
漆雕斯未信,焰然谢子使。
矧兹袜线艺,制锦无乃毁。
七载殊兢兢,浩如涉渊水。
感诸澹台贤,非公不至止。
瑶华忽赠音,惜别穷治理。
藐矣予何言,大哉礼乎礼。
圣训万古存,民行端赖此。
愿农力耕桑,亲睦无我尔。
愿士法诗书,敦行表乡里。
仁让既已兴,风俗日淳美。
弟弟与兄兄,父父而子子。
无怀之民与,如斯而已矣。
民和岁自稔,有司亦良喜。
作诗酬众心,身远神犹迩。
揽辔行复来,此愿励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