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残梦,掩空庭凉雾。弱柳千条为谁舞。
祗无情日月,有美湖山,轻换了、一片斜阳笳鼓。
珠帘寒不卷,半榻茶烟,且话巴山旧时雨。
涕泪满江关,曾几西风,认黄叶、村边归路。
听隔院、疏钟一声声,便化作诗心,不成秋绪。
高秋残梦,掩空庭凉雾。弱柳千条为谁舞。
祗无情日月,有美湖山,轻换了、一片斜阳笳鼓。
珠帘寒不卷,半榻茶烟,且话巴山旧时雨。
涕泪满江关,曾几西风,认黄叶、村边归路。
听隔院、疏钟一声声,便化作诗心,不成秋绪。
这首《洞仙歌》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其文笔细腻,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凄美画面。
开篇“高秋残梦,掩空庭凉雾”,以“高秋”点明季节,以“残梦”暗示主人公内心的哀愁与失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掩空庭凉雾”则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描绘了秋日清晨的凉爽与宁静,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
接着,“弱柳千条为谁舞”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树赋予生命,仿佛在为某人的离去而哀伤起舞,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紧接着,“祗无情日月,有美湖山,轻换了、一片斜阳笳鼓”,以对比的手法,将无情的日月与有情的湖山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珠帘寒不卷,半榻茶烟,且话巴山旧时雨”几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寒风中未卷起的珠帘、茶香缭绕的半榻,以及回忆中的巴山细雨,展现了主人公在静谧的环境中,沉浸在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之中,流露出深深的怀旧之情。
“涕泪满江关,曾几西风,认黄叶、村边归路”,这一段描述了主人公在面对离别与变迁时的痛苦与挣扎,泪水满面,西风吹过,黄叶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对故乡和过去的深深眷恋。
最后,“听隔院、疏钟一声声,便化作诗心,不成秋绪”,通过听闻远处的钟声,主人公的心境被触动,化为诗一般的思绪,但这些思绪却无法完全摆脱秋天的哀愁情绪,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艺术风格,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哲思。
坐看霜霰送穷冬,流落天涯类断蓬。
词翰难陪杜陵老,沧浪聊访紫溪翁。
想寻芳草门庭在,忆对梅花笑语同。
海腊腥咸难致远,漫凭黄耳附书筒。
济时材术本无庸,长大犹存伯业功。
骐骥已消千里志,鶢鶋聊避广川风。
论都正恐讥伧父,置酒深惭及寓公。
早晚共谋归去计,烟波䆉稏五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