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归紫霄岭,书下白云来。
剪笋发寒字,烧花芳夜雷。
想随香驭至,不假定钟催。
身归紫霄岭,书下白云来。
剪笋发寒字,烧花芳夜雷。
想随香驭至,不假定钟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得僧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禅意生活的向往。开篇“身归紫霄岭,书下白云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境界,其中“紫霄岭”常象征仙境或高远之地,“书下白云来”则表明诗人通过阅读僧人的书信,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紧接着“剪笋发寒字,烧花芳夜雷”一句,生动地展示了僧人在深山中冥思苦读的情景。“剪笋”指的是修剪竹子以作书简,“发寒字”则形容文字间透出的超凡脱俗之意;“烧花”可能是指点燃香料或花瓣,借以助兴,“芳夜雷”则是一个富有禅机的意象,通过夜晚的雷声来表达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鸣。
最后,“想随香驭至,不假定钟催”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的心灵也能够像他们那样自由自在,不被世俗的时钟所束缚。这里的“香”可能指的是禅房中焚烧的香料,“驭至”则是希望自己的思绪能够随着这种香气到达僧人的精神世界;“不假定钟催”强调了一种超越世俗时间观念的心境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意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在、脱离尘世纷扰的一种向往之情。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事之毫发无谓轻,虑远防微乃不倾。
云官乃垂拱大君,凤历唯钦明元首。
类上帝而禋六宗,望山川而朝群后。
地镜则山泽俱开,《河图》则鱼龙合负。
我之天纲莫不该,阊阖九关天门开。
卿相则风云玄感,匡赞则星辰下来。
既兴周室之三圣,乃举唐朝之八才。
莘臣参谋于左相,大老教政于中台。
其宜作则于明哲,故无崇信于奸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