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碎江南树,石床自听流水。
别鹤不归来,引悲风千里。馀音犹在耳。
有谁识、醉翁深意。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
客里。可消忧,人间世、寥寥几年无此。
杏老古坛荒,把凄凉空指。心尘聊更洗。
傍何处、竹边松底。共良夜,白月纷纷,领一天清气。
秋风吹碎江南树,石床自听流水。
别鹤不归来,引悲风千里。馀音犹在耳。
有谁识、醉翁深意。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
客里。可消忧,人间世、寥寥几年无此。
杏老古坛荒,把凄凉空指。心尘聊更洗。
傍何处、竹边松底。共良夜,白月纷纷,领一天清气。
这首词作《徵招》是宋代诗人张炎的作品,通过对秋风、流水、别鹤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深沉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首句“秋风吹碎江南树”,便设定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秋风不仅象征着季节更迭,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接着“石床自听流水”则描绘出诗人独处一隅,聆听溪水之声的情景,这种静谧的画面中蕴含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别鹤不归来,引悲风千里”,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离别和孤寂,诗人通过鹤的离去,表达了自己对亲友、故土无法忘怀的情感。这种情感随着秋风传递,显得愈加深沉。
“馀音犹在耳,有谁识、醉翁深意”则是诗人自问自答,试图寻找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人。在这里,“醉翁”可能是诗人自己的一个化身,即便是醉酒也难以忘却内心的忧伤。
“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客里。可消忧,人间世、寥寥几年无此。”这些句子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即便是在异乡,也难以用任何方式来消解这种情怀。这里的“寥寥几年”更强化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杏老古坛荒, 把凄凉空指。”则通过对古旧坛场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味。诗人的手指似乎在空中画出一种凄凉的图景。
最后,“心尘聊更洗。傍何处、竹边松底。共良夜,白月纷纷,领一天清气。”诗人试图通过洗涤心灵来暂时忘却忧愁,但这种努力似乎也只能是短暂的。在这样一个良宵之夜,与自然共享清新的空气,可能是诗人唯一能够获得片刻安宁的方式。
总体来说,这首词作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妙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怀念,以及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无奈与哀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