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桃源图》
《桃源图》全文
唐 / 韩愈   形式: 古风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0)
注释
眇芒:本意为细小得使人看不清楚,此指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荒唐:本意谓广大无际貌,引申 为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盘回:迂回曲折。
百转:弯曲处特别多。
生绡:用细丝织成的极薄的绫帛之类的绸布,可作画画及裱画的底布。
生绡数幅:指桃源图。
垂中堂:悬挂堂屋正中。
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
太守:窦常(—),字中行,叔向子,弟兄五人,为长,京兆金平(今陕西兴平)人。
好:本作美好解,此引申为善,喜欢讲。
好事者,喜欢作画的人。
题封:题字捆札封贴。
南宫:南宫本为南方列宿,汉用以比喻尚书省。
后汉郑弘为尚书令,取前后尚书省政事,著为《南宫故事》一百卷。
后又称礼部为南宫,礼部属尚书省。
又唐代尚书省位置在大明宫南,习称南宫。
南宫先生:疑指卢汀,时卢为虞部郎中,属尚书省官。
之:代词,指《桃源图》。
波涛入笔:指南宫先生在图上题字,笔势浩荡,波浪起伏。
驱文辞:遣词造句,指题辞。
文工:文章精巧工稳。
画妙:图画得妙绝传神。
臻:达到极点。
异境:异地。
恍惚:好像、仿佛。
斯:代词,此处。
四接屋连墙: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即连绵不断。
千万日:年深日久,房屋愈建愈多。
赢:秦朝的国君姓赢,代指秦朝。
颠:颠覆、倒塌,指秦灭亡。
刘:汉朝的皇帝姓刘,代指汉朝。
蹶:跌倒,亦指灭亡。
地坼天分:天地分开。
指三国及东晋两段中国分裂割据的历史。
近远:或作远近。
蒸:同蒸,焕发。
红霞:形容红艳艳的桃花遍地盛开若天上摆布红霞。
乡邑:家乡、故里。
渔舟之子:即《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
物色:访求、查寻。
相猜:相互怀疑。
大蛇中断:指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
丧前王:指汉灭秦。
群马南渡:指西晋亡,晋君臣南渡偏安,是为东晋。
开新主:指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新政权。
几许:多少。
相馈:给酒食招待渔人。
礼数:风俗礼节。
樽俎:盛酒食的器具。
玉堂:本为宫殿的美称,也指仙人居所。
啁哳:杂乱的叫声。
火轮:太阳。
客:渔人。
惊:惧怕,指渔人怕与桃源中人分别。
人间有累:指人间有家人牵挂。
不可住:不能久在桃源。
苍苍:空旷迷茫貌。
烟水暮:暮色苍茫的水面。
世俗:世上一般人。
宁:那能。
翻译
神仙到底是有是无还非常地渺茫,桃源仙境的传说也实在是荒唐可笑。
流水盘旋绕着千回百转的山峦,这样的景象是画在生绡上的几幅图画,它们被挂在中堂。
武陵守是一位喜欢作画的人,他将桃源图题上字,装上封寄到远方京城的尚书省南宫中。
南宫先生得到画卷非常高兴,在图上挥笔题词,笔势浩荡,波浪起伏。
图画妙绝传神,文章精巧工稳,奇异的仙境也恍恍惚惚好像移到了这里。
画面上所画在山谷岩壁,上开凿建筑的房屋,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连绵不断。
秦朝与汉朝的衰败从来没有听说,天开地裂的变化他们也毫不关心。
远近的地方都种满了开花的桃树,盛开的桃花仿佛在川原上蒸腾出灿烂的红霞。
刚刚来到这里还思念着故乡,经过长久的时间后这里反倒变成了家园。
不知道乘船的渔人来自什么地方,根据他的不同形象人们纷纷猜测向他打听。
渔人说起了刘邦斩蛇取代了秦朝,五马南渡之后如今已是东晋的天下。
听完渔人的叙述大家都凄然感叹,自己说迁移到桃源今天已有了六百年的时间。
当年的万千事件我们都曾亲眼见过,不知到今天还有多少在流传着。
大家都争着拿出酒食来款待渔人,他们的礼节与器物都与世人大不相同。
渔人在月明之夜独宿在空空的玉堂中,骨冷魂清感觉到万念俱消,梦也不做一个。
半夜的时候听到金鸡在啁哳啼叫,太阳出来也让渔人感到怦然心跳。
在人家他还有家室之累因而不敢在此处逗留太久,最终还是怀着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离开了仙境。
船启动之后挥桨而进,再要回首仙境时,只看见一片暮色苍茫的水面。
世上一般人哪能知道桃源究竟是真是假,到如今传说此事的人也还是那些武陵的居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超脱尘世的仙境桃源,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美,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开篇“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两句直接点明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神秘又遥远的桃花源世界。接着,“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描写了桃源内的景色和建筑,流水、山峦与人造的宫室相互交织,营造出一派超凡脱俗的意境。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几句则转向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展示了他们共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在这里,诗人通过书信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和对桃源的憧憬传达给远方的朋友,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强化了彼此的情谊,也让桃源之梦得以在心灵中延续。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表明诗人对这份文化和艺术的推崇,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以下几句“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则进一步描绘了桃源内的建筑和生活状态,这里的人们与世俗隔绝,享受着超脱尘嚣的宁静生活。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几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桃源生活的逐渐适应和喜爱,这里的自然景观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牧歌画卷。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悽然,自说经今六百年”则引入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时代的变迁感,这里的“大蛇中断”、“丧前王”等意象暗示了时间流转、政权更替,而桃源却如一处不变的乐土,超越了世间的纷争与变局。

接下来的几句“我闻终辞绝共悽然,自说经今六百年。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则更加深化了对桃源不朽和永恒价值的追求。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桃源作为一处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理想之地的重要性。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礼节,追求精神纯净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夜晚、月光、玉堂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洁净的桃源夜景。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则以突兀的事件打破了这种宁静,诗人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感抒发,对于桃源的留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则以一种淡定的心态结束了诗篇,诗人在告别桃源之际,留下了一份对现实世界的嘲讽和对理想境界的坚守,这里的“万里苍苍烟水暮”不仅是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情感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源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学艺术的高超成就。

作者介绍
韩愈

韩愈
朝代:唐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生辰:768~824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猜你喜欢

南星草堂杂兴一首

花写最澄溪,霞横不断陴。

日含山气落,云抱水容移。

游盖自兹远,归琴何太迟。

修杨弥望夹,随步领风吹。

(0)

郊外醉题嘲徐子一首

兰塘翠苑春游赊,笑指平康卖酒家。

我把苏台一片月,樽前照尔颜如花。

吴宫西子枉倾国,綵云已□归尘沙。

红妆对汝不衔酒,徒看宝镜生嗟嗟。

(0)

临病咏怀九首·其五

穷达皆偶然,智巧非所期。

世人经营之,谓可取而携。

蜂图蚕搆茧,迨死竟沉迷。

举国皆若狂,安分抑何稀。

君子履其常,恒以天命持。

所遇即成欢,晏然在閒居。

铢毫岂能益,蹈之不复疑。

飞蓬与流萍,随飙顺所栖。

朱博踰台鼎,郗生有愧辞。

翰音实不从,妖孽自来欺。

所贵从吾好,此训心耿如。

(0)

高士颂九十一首·其二十一荷蒉

荷蒉者何,逃名卫地。宣尼鸣乐,闻音知意。

翩然出讽,比之厉揭。斯行斯言,果于忘世。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五一范文正公

德行纯备,贞金粹玉。风节峻厉,霜松雪竹。

先忧后乐,思济斯民。一代贤相,前后绝伦。

(0)

归田和答吴石湖

辛苦平生报主身,不堪老病疏归频。

酬恩未有涓埃补,赐允兼蒙德意新。

世味已抛庄蝶梦,故园犹及乳莺春。

残生畎亩无馀事,击壤康衢祝圣人。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