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杖芒鞋信脚行,宿云披絮雨初晴。
溪边草色青毡合,竹外山光翠盖横。
弱柳弄閒无限思,小桃含笑不胜情。
清明此去旬馀日,花底能寻载酒盟。
藜杖芒鞋信脚行,宿云披絮雨初晴。
溪边草色青毡合,竹外山光翠盖横。
弱柳弄閒无限思,小桃含笑不胜情。
清明此去旬馀日,花底能寻载酒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诗人穿着简朴的衣物,手持藜杖(一种用来辅助行走的杖),脚踏芒鞋,步履稳健地在大自然中漫步。宿云散去,雨后初晴,天气清新。
溪边的野草像青毡一样蓬勃,竹林外侧,山光透过竹叶,形成一片翠绿的幕帐。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弱柳随风摇曳,不禁让人心生无限的遐想与情感;小桃含苞欲放,带着微笑,却又显得有些羞涩,无力表达满怀的情意。
诗中提到“清明此去旬馀日”,指的是从清明节过后不久的一段时间。春天的景色在这个时期最为鲜明。在花丛中,诗人似乎有找到一个隐藏的角落,可以坐下来享受美酒,这里的“载酒盟”可能暗示着与友人相约饮酒,共赴一场春日之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以及在美好时光中与友人共同享受生活乐趣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