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陌归鞍后,端门午鼓馀。
铜池衔落景,铁擿掩残书。
水远沟声细,花閒壁影疏。
去驺呼已远,自笑守应庐。
紫陌归鞍后,端门午鼓馀。
铜池衔落景,铁擿掩残书。
水远沟声细,花閒壁影疏。
去驺呼已远,自笑守应庐。
这首诗描绘了馆中候马时的宁静与闲适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馆内黄昏时分的景象。紫陌归鞍,端门外午鼓余音,铜池映落日,铁擿掩残书,水远沟声细,花间壁影疏,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去驺呼已远,自笑守应庐,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调侃,仿佛在忙碌一天之后,对这份宁静有所感悟和享受。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深刻体会,体现了宋代诗歌注重意境营造的特点。
牡丹百本新栽培,累日为筑天香台。
春风三月花信足,深红艳紫参差开。
五色卿云色纷郁,九苞舞凤毛毰毸。
也知东皇爱妩媚,何须羯鼓声相催。
蔗浆初冻玛瑙碗,酒痕微污玻瓈杯。
双成未逐阿母去,弄玉却伴箫仙回。
还忆开元天宝时,沉香亭北君王来。
霓旌翠节导雕辇,绣帷绮幄围香埃。
倚栏只许妃子并,徵歌或诏词臣陪。
陈迹如今安在哉,风雨满地唯苍苔。
相传尚有清平乐,翰林供奉真仙才。
图名当入朝,图利当入市。
丘壑多贱贫,胡为久留此。
入市不图利,入朝不图名。
不如丘壑间,逍遥抗高情。
白日从东来,忽焉向西没。
急景易蹉跎,红颜坐消歇。
鼎鼎百年内,已过四十春。
借问百年老,能有几何人。
纵使创还丹,可以长不老。
志士惜分阴,立身亦不早。
回首望堂上,慈亲双鬓皤。
得禄奉荣养,其如迟暮何。
绝裾固无取,负米良足美。
违离膝下去,岂比荡游子。
峨峨黄金台,凤诏求贤材。
君行会有遇,名成早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