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向严寒忆旧芳,空林摇落几经霜。
枝疑斗雪将春早,山为迎阳著意忙。
结实未论调国鼎,含情先遣报东皇。
上林次第阳春色,白雪谁应儗和章。
久向严寒忆旧芳,空林摇落几经霜。
枝疑斗雪将春早,山为迎阳著意忙。
结实未论调国鼎,含情先遣报东皇。
上林次第阳春色,白雪谁应儗和章。
这首诗以“山意冲寒欲放梅”为主题,描绘了冬日山中梅花即将绽放的情景,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首句“久向严寒忆旧芳”,诗人长久地在严寒中怀念着往昔的芬芳,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接着,“空林摇落几经霜”,描述了林间落叶飘零,经历了多次霜冻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而静谧的氛围。
“枝疑斗雪将春早,山为迎阳著意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枝和山以生命,仿佛它们在与雪花争斗,早早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山也因阳光的照耀而忙碌起来,生动地展现了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
“结实未论调国鼎,含情先遣报东皇”则转而表达对国家与天帝(东皇,古代神话中的春神)的敬仰之情,暗示梅花虽未结成果实,但已含蓄地传达了对春天的欢迎与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最后,“上林次第阳春色,白雪谁应儗和章”以“上林”(古代皇家园林)为背景,想象着阳春时节的美景,同时提出疑问,谁能像梅花一样,以洁白的身姿与冰雪相映成趣,进一步深化了对梅花独特魅力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春天与生命的热烈期盼。
阅世纷如起灭沤,可须金羽较沈浮。
自知人老宜坚坐,更为春寒倦薄游。
羌蹇尚能哦楚些,仪邻不复梦唐楼。
载书归老黄山下,待唤溪翁赁半舟。
春攽诸郡国,汉守喜惟良。
旦宿重中尾,时花竞向阳。
古今新旧历,老少后先觞。
万事比如此,无如且醉狂。
甘泽关民命,随时不在多。
滴穿檐下石,烂倒水中荷。
天有凶荒岁,人无政事科。
诚心能抚字,乖气转为和。
我能容物天容我,容足元消地几多。
结莫逆交聊尔汝,闻无义语勿谁何。
飘零踪迹因循惯,冷淡光阴苟且过。
人世政如蚕食叶,百年谁办茧成窝。
深愧衰残蒲柳姿,忽思同眺万山时。
各将谷雨崖烟写,独许溪鸥野鹭知,两载再逢怜我老,五更不寐和公诗。
愿闻事丛如房杜,一曲清商自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