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不见庐山面,叱驭兹来意倍亲。
日射苍岩俱吐紫,霜催锦树别成春。
虎溪说法应无著,鹿洞谭经合有人。
同异更须参了义,劳劳愧我尚车尘。
七年不见庐山面,叱驭兹来意倍亲。
日射苍岩俱吐紫,霜催锦树别成春。
虎溪说法应无著,鹿洞谭经合有人。
同异更须参了义,劳劳愧我尚车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日缵所作的《过庐山》。诗中描绘了诗人重访庐山时的深切情感与对庐山自然美景的赞叹。
首联“七年不见庐山面,叱驭兹来意倍亲”,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情感,虽然已经七年未见,但此次来访,心中充满了亲近之情。颔联“日射苍岩俱吐紫,霜催锦树别成春”描绘了庐山日光照射下岩石呈现出紫色的壮丽景象,以及霜降后树木呈现出不同于春天的独特美丽,展现了庐山四季变换的自然之美。
颈联“虎溪说法应无著,鹿洞谭经合有人”引用了庐山著名的虎溪和鹿洞两个地点的历史典故,暗示了庐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胜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尾联“同异更须参了义,劳劳愧我尚车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融入庐山自然与文化之中的自谦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独特感悟。
提携俯清流,自适固閒燕。
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
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
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馀恋。
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
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
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
去年荆楚赏芳菲,今岁江淮水渺瀰。
绿发方当少壮日,清樽不负艳阳时。
风波此去犹千里,桃杏何缘见一枝。
独有瑞香花两槛,远将春色自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