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樛木,葛蔂蔓其封。
上枝结纷菲,下枝散蒙茏。
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
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
苦成任两国,德孰与栋隆。
君苟以此始,又当以此终。
南山有樛木,葛蔂蔓其封。
上枝结纷菲,下枝散蒙茏。
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
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
苦成任两国,德孰与栋隆。
君苟以此始,又当以此终。
这首诗以南山之木和葛藤为喻,描绘了自然界的相互依存与力量的对比。诗人通过南山之木的高大与葛藤的缠绕,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上枝的纷繁茂盛与下枝的散布蒙笼,象征着生命力的延伸与扩展。
“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这句话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中低处的力量能够影响到高处,而高处的存在也促进了低处的发展,体现了自然界中上下相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蕴含了生命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哲理。
然而,“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这句转折揭示了自然界中的脆弱性。即使是最坚韧的树木,在岁月的尽头,面对猛烈的风暴,也无法避免被摧折的命运。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一种感慨。
最后,“苦成任两国,德孰与栋隆。君苟以此始,又当以此终”,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上升到了道德与人生的层面。树木与葛藤的共生关系,可以类比为人类社会中的合作与共存。这里强调的是,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才能持续发展。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无论开始时如何,最终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探讨了生命、力量、合作、脆弱性以及人生哲学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郎省辞荣早,楼居鹤发翁。
响分南涧水,清占北窗风。
紫府云常近,黄尘路不通。
何当陪杖屦,有意学冥鸿。
五鼓开画戟,平明出重闉。
小桥分野径,吴圃会众宾。
番禺二月尾,落花已无春。
唯有蔷薇水,衣襟四时薰。
短垣乃浮丘,楼观何斩新。
我公发幽晦,输金走车轮。
蓬莱飞一岛,云外拖晴绅。
此景在眉睫,图绘未必匀。
从来不弹弋,傍砌鸟雀驯。
寄语北海若,停风护松筠。
负才诗傲敌,纵酒吞湖漘。
酩酊安足辞,不饮终成尘。
逍遥一日事,浮脆百年身。
何须跨黄鹤,追彼瑶池人。
但当听公歌,卖交斥张陈。
达道齐生死,笔端真有神。
挥洒十八韵,一一无价珍。
老彼杜工部,玄哉扬子云。
秋风何处来,萧然洗炎瘴。
时要二三子,临池倒嘉酿。
逢辰既升平,览景又清旷。
寂无人世喧,颇觉神魄王。
雪鹭集沧洲,金乌没青嶂。
悠悠渔笛还,漫漫潮痕涨。
黄蜂立莲叶,赪鲤吹萍浪。
始信庄生言,观鱼乐濠上。
东冈送终毕,北堂待荣养。
短箠跨羸驴,西风吹祖帐。
玉盘堆鲙缕,金船倒新酿。
劝君当勇去,回首勿悽怆。
胸中五千卷,立事须少壮。
扬名永不灭,孝节乃可尚。
长安集纷华,出处慎所向。
肯为声色惑,一婢百金偿。
不知粉黛蠹,血气迷凋丧。
胡为发斯言,期予以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