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岛灵踪未易寻,古来名籍却森森。
悬知易贵非仙骨,要识难穷是道心。
瑶岛灵踪未易寻,古来名籍却森森。
悬知易贵非仙骨,要识难穷是道心。
这首诗名为《广游仙寺(其一)》,作者是清代诗人汪鹤孙。诗中通过描绘瑶岛(可能指仙境或隐秘之地)中的神秘踪迹,表达了对超凡与道义的探索。"瑶岛灵踪未易寻"暗示了寻找仙灵踪迹的不易和神秘,而"古来名籍却森森"则揭示了尽管难以触及,但历史上关于仙道的典籍却繁多,体现了古人对仙道追求的深厚积淀。
"悬知易贵非仙骨"进一步指出,轻易得到的尊贵未必来自仙人的资质,暗示真正的仙道并非仅凭外在的尊崇就能获得。"要识难穷是道心"强调了对道心(即内心对道的领悟和追求)的理解是更为深邃且难以穷尽的,这表明真正的仙道之路在于内心的修炼和对道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寓言性较强,借仙寺和仙踪探讨了人对于超然境界和精神追求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洞察。
云中诵招隐,高卧闲琴尊。
忽有吕夫子,清晨叩我门。
夫子忠烈后,家声四海闻。
神交三十载,方此挹清芬。
吾道识宗主,文章诏讨论。
期我名山游,招我出尘纷。
伊余抱病久,局促滞中园。
平生海岳交,零落今谁存。
今日对夫子,使我开心魂。
忽觉此身去,万里如空云。
已见赤城霞,疑闻天姥猿。
世道久崩迫,谁将玄化分。
濛濛六合閒,莽莽尘沙昏。
所以贤达士,甘将麋鹿群。
终欲从夫子,超然淩紫氛。
松閒两白鹤,尔实闻斯言。
家有园池乐寿康,抚存松菊未为荒。
斛租不及胡椒数,樊圃何如步障长。
静里谩看猿弄臂,闲中时听鹤鸣吭。
山林阴密宜藏拙,家有园池乐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