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堪赋濯缨歌,来往游人分外多。
为问太平何处是,等闲不识起风波。
水边堪赋濯缨歌,来往游人分外多。
为问太平何处是,等闲不识起风波。
这首诗《太平泉(其二)》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太平泉”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首句“水边堪赋濯缨歌”,描绘了在清澈的泉水边,诗人可以吟唱着洗涤心灵的歌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的“濯缨歌”不仅指清洗帽缨的仪式,更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
次句“来往游人分外多”,通过描述众多游人的到来,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热闹与繁华。
接着,“为问太平何处是”,诗人以一个疑问句提出,表达了对“太平”这一理想状态的探寻。这里的“太平”不仅仅是指表面的和平与安宁,更是深层的社会公正、人民幸福的状态。
最后,“等闲不识起风波”,则揭示了现实中的复杂与矛盾。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也可能暗藏波澜,难以轻易察觉。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杜陵野老拜杜鹃,念渠蜀王身所变。
我今流涕杜鹃花,为是此禽流血溅。
嗟哉杜宇何其愚,万事成败皆斯须。
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让放弑皆丘墟。
汝初一身今百亿,凝滞结恋胡为乎。
尔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谢豹何区区。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图。
百亿禽分百亿花,数若恒河沙复沙。
此花开时此鸟至,青枫苦竹为其家。
锦官玉垒不可念,翠华黄屋天之涯。
不闻十月杜鹃鸟,只见十月杜鹃花。
何必看花与听鸟,老夫日日自思家。
一年辛苦岁终成,夜杵相闻晓甑香。
缸面浮蛆初滃滃,小槽压作春檐鸣。
东邻麦磨连日响,饼料已具蒌牙长。
磨刀霍霍割红鲜,银鬣翻光趁湖上。
岁阑无事且招邀,邻曲披榛共来往。
为言今岁胜去年,来岁应须更胜前。
去年除夜各走险,荒村千里无人烟。
今年山舍一炉火,妻子甥孙相对坐。
巷翁里媪在眼前,共酌瓦盆行果蓏。
只怜旧岁去无还,惜此须臾未去间。
多情一宿尚难别,况是相同一岁阑。
固知无计得留驻,只怕眠中不知去。
添灯续火甚慇勤,起写桃符觅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