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利无非患得心,谁能枉己直于人。
既甘隐忍无羞恶,气馁如何更复伸。
计利无非患得心,谁能枉己直于人。
既甘隐忍无羞恶,气馁如何更复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所作的《孟子·枉尺直寻》。诗中表达了对人性中计较利益、患得患失心态的批判,认为人们在追求私利时往往难以做到公正无私。首句"计利无非患得心"揭示了人们在计算利益时常有的贪婪和担忧,而"谁能枉己直于人"则强调了这种心态下很难做到公正对待他人。接下来的"既甘隐忍无羞恶"表明了诗人对于那些选择忍受不公,甚至不以为耻的人的无奈,最后"气馁如何更复伸"则指出,当一个人失去勇气和决心,就无法再争取正义和公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现象,批评了人性中的弱点,并警示人们应该坚守正直,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应放弃原则。陈普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道德与公正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秋檐滴滴对床寝,山路迢迢联骑行。
到家俱及东篱菊,何事先归半日程。
地古多乔木,游人到且吟。
院开金锁涩,门映绿篁深。
山色不离眼,鹤声长在琴。
往来谁与熟,乳鹿住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