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眼冲寒不受风,出城先错路西东。
地连村郭无三里,谊重存亡有数公。
寸草恩多身尚在,蓼莪诗苦卷难终。
须知尽日閒行意,不为看云到水穷。
泪眼冲寒不受风,出城先错路西东。
地连村郭无三里,谊重存亡有数公。
寸草恩多身尚在,蓼莪诗苦卷难终。
须知尽日閒行意,不为看云到水穷。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枉诸友先君墓次方石先生韵奉谢二首(其二)》中的一节。通过“泪眼冲寒不受风”,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先人墓地时内心的哀伤与悲痛。诗中的“地连村郭无三里”描绘了墓地与村庄相连的地理环境,暗示着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而“谊重存亡有数公”则表达了对逝者深厚的情感和敬意。
“寸草恩多身尚在,蓼莪诗苦卷难终”这两句诗,运用了“蓼莪”这一典故,出自《诗经》,象征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报答的恩情时的痛苦与无奈。最后一句“须知尽日闲行意,不为看云到水穷”则展现了诗人漫步于自然之中,内心思绪万千,但并非为了追求某种极限或终点,而是沉浸在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缅怀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哀而不伤的情感,细腻地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亲情、友情及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