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霜雪后,摇落不成丝。
万里歌杨柳,千门唱竹枝。
赠郎沾絮手,羞妾画时眉。
何羡垂条早,空怜攀折迟。
一经霜雪后,摇落不成丝。
万里歌杨柳,千门唱竹枝。
赠郎沾絮手,羞妾画时眉。
何羡垂条早,空怜攀折迟。
这首诗《折杨柳》由明代诗人欧必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折柳这一传统习俗背后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一经霜雪后,摇落不成丝”,以自然界的景象开篇,霜雪过后,杨柳叶落枝头,形象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自然规律。接着,“万里歌杨柳,千门唱竹枝”两句,将情感延伸至更广阔的时空,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杨柳的喜爱与赞美,无论是远在天边的万里之地,还是近在咫尺的千家万户,都以各自的音乐与歌声来颂扬这春日的使者。
“赠郎沾絮手,羞妾画时眉”则转向了人的情感世界,通过“赠郎”与“羞妾”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男女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情感交流。赠给心爱之人以杨柳絮,是深情的表达;而女子羞涩地画眉,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自己情感状态的掩饰或期待。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让人感受到爱情中的甜蜜与羞涩,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
最后,“何羡垂条早,空怜攀折迟”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垂条早与攀折迟,分别象征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前者是事物成长的自然过程,后者则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这两句诗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一种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折杨柳》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诗人对自然、情感、时间等多重主题的深刻反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双钟峙中流,高低互相位。
微风吹水波,万窍各鸣嘒。
仰观造化心,雕镂亦为罪。
濯濯苏眉山,捉笔工点缀。
放舟绝壁下,领意得奇最。
子弟与山川,韵事足图绘。
夷考作记年,送子德兴尉。
余来涉江涛,别弟趋吴会。
古人今不殊,事迹偶相类。
离怀虽黯然,妙得山水对。
西风泥行舟,遂谋三日醉。
长安四月雨,霢霂生微寒。
晨兴出帘阁,稍觉衣裳单。
郁郁庭中槐,浅绿浮林端。
好鸟鸣相闻,仿佛栖岩峦。
不见夏云热,宁知春色阑。
赖有同心人,把臂延清欢。
回首思故乡,众卉萋以繁。
黄梅摘方熟,朱荔谁当餐。
嘉序长不归,谁能假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