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郎身似山鹧鸪,一声客已愁奈何。
高堂夜永歌细细,此夕人眠有寒意。
商丝高引两秋蛩,灯花寒青烛不红。
霜黄月白受长叹,三星四星横西东。
子规欲啼春尚未,硕为柳花渡江去。
梁郎身似山鹧鸪,一声客已愁奈何。
高堂夜永歌细细,此夕人眠有寒意。
商丝高引两秋蛩,灯花寒青烛不红。
霜黄月白受长叹,三星四星横西东。
子规欲啼春尚未,硕为柳花渡江去。
这首诗《梁小璧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深沉的画面。
诗中以“梁郎”和“山鹧鸪”作为开篇,将人物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身似山鹧鸪”,既形象地描绘了梁郎的外貌特征,也暗示了他的内心情感如同山中的鹧鸪,充满了孤独与忧伤。紧接着,“一声客已愁奈何”,直接点明了梁郎内心的愁绪,即使是一声鸟鸣,也能触动他心中的愁云。
“高堂夜永歌细细,此夕人眠有寒意。”描述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梁郎在高堂之上独自吟唱,歌声细碎而悠长,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悲凉。这一句通过“寒意”二字,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寒冷,更深层地表达了情感上的冷寂与孤独。
“商丝高引两秋蛩,灯花寒青烛不红。”这里运用了“商丝”(可能是指乐器或某种声音)和“秋蛩”(蟋蟀)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凉氛围。同时,通过“灯花寒青烛不红”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光线的微弱与环境的阴冷,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霜黄月白受长叹,三星四星横西东。”这两句通过“霜黄月白”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同时也借“长叹”表达了梁郎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最后,“子规欲啼春尚未,硕为柳花渡江去。”以子规鸟欲啼未啼,柳花随风飘散的景象,象征着春天还未真正到来,但美好事物却已离散,寓意深远,令人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梁郎内心的孤独、忧郁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值得品味的作品。
夏君人中英,讷斋天下士。
襟期脩篁友,节操孤松比。
大书晓山扁,山色来棐几。
爱此朝气爽,未明揽衣起。
讷斋我妇翁,颇曾窥涯涘。
结交折辈行,逢人说夏子。
因读晓山吟,令我慨生死。
人世亦何为,仕宦聊尔尔。
孰知死不朽,香名垂千祀。
此人不复得,此诗谁能似。
时甫盍刻石,方山可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