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乘舆出,行宫万里桥。
风花安燕雀,忠孝感渔樵。
白帝秋逾老,青林晚见招。
空令流落士,呜咽纪南朝。
闻道乘舆出,行宫万里桥。
风花安燕雀,忠孝感渔樵。
白帝秋逾老,青林晚见招。
空令流落士,呜咽纪南朝。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出行的情景,以及沿途所见之景对人心的触动。首句“闻道乘舆出,行宫万里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皇帝出行的宏大场面,行宫设置在万里桥旁,既展现了皇家的尊贵与气派,也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接着,“风花安燕雀,忠孝感渔樵”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忠孝精神的颂扬。风花虽小,却能安抚那些像燕雀一样平凡的生灵;忠孝之情,感动了渔夫和樵夫,寓意着高尚品德能够跨越阶层,影响每一个人。
“白帝秋逾老,青林晚见招”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景象,白帝城在秋色中显得更加苍老,而青翠的树林在黄昏时分似乎在召唤着什么。这一画面既有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
最后,“空令流落士,呜咽纪南朝”表达了对那些流离失所之人的同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哀叹。流落他乡的士人,或许只能在呜咽声中纪念往昔的南朝盛世,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