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师不染性,持此遗陶公。
三径虽云好,了知色是空。
远师不染性,持此遗陶公。
三径虽云好,了知色是空。
这首诗名为《咏菊十首(其九)僧衣褐》,作者是明代诗人王立道。诗中表达了一种佛教禅宗的理念,即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本质的理解。"远师不染性"暗指远离尘世的高僧,他们的品性不受世俗污染;"持此遗陶公"则借陶渊明之名,表示这种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三径虽云好"指的是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但诗人紧接着说"了知色是空",强调这些都是虚幻的,唯有认识到万物的本质——空性,才是真正的领悟。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间繁华的淡然。
急雨射瓦瓦欲裂,猛吹驱热热斗歇。
西北日脚云犹遮,东南树头虹未灭。
燕子健翅翩翩时,蜻蜓困立塘蒲折。
不为阮步兵,发咏怨朝阳。
不学屈大夫,行吟思搴芳。
其雨岂无时,细佩空自香。
吾道不苟合,我怀固有常。
江南一亩宅,近在句溪旁。
仁宦且如此,梦寐安敢忘。
以子谕言多,重歌木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