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波涛地上起,蜀山之精老不死。
午日仙人市上眠,光气亘虹烛天紫。
错疑骏骨埋土中,化成巨胫如防风。
谁识燕京修筑日,丁搬甲运劳神功。
古来材大难为用,五百年来同一梦。
狂花不肯惊世人,故山子规啼一春。
井络星精长照树,有时四面生云雾,风雨声中忽飞去。
天外波涛地上起,蜀山之精老不死。
午日仙人市上眠,光气亘虹烛天紫。
错疑骏骨埋土中,化成巨胫如防风。
谁识燕京修筑日,丁搬甲运劳神功。
古来材大难为用,五百年来同一梦。
狂花不肯惊世人,故山子规啼一春。
井络星精长照树,有时四面生云雾,风雨声中忽飞去。
这首诗名为《神木歌》,是清代诗人潘曾绶所作。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棵神奇的树木。首句“天外波涛地上起”形象地展现了神木的非凡气势,仿佛其根部涌动着天地间的浩渺力量。接下来,诗人将神木与蜀山之精相联,暗示其长寿不朽的特性。
“午日仙人市上眠”描绘了神木在集市般的热闹场景中依然保持着超然的宁静,犹如仙人般悠然自得。“光气亘虹烛天紫”则进一步渲染了神木的神秘光彩,如同彩虹般照亮天空,引人瞩目。
诗人又通过“错疑骏骨埋土中,化成巨胫如防风”比喻神木的巨大和坚韧,将其比作古代神话中的防风巨人。随后,诗人提及神木与北京城的修建有关,赞美了它的巨大贡献和人力物力的投入。
“古来材大难为用,五百年来同一梦”表达了对神木虽有奇材却难以充分利用的感慨,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长久存在的期盼。“狂花不肯惊世人,故山子规啼一春”借狂花和子规的意象,寓言神木低调而长久地守护着自己的秘密。
最后,“井络星精长照树,有时四面生云雾,风雨声中忽飞去”描绘了神木周围的神秘氛围,它如同星精一般永恒照耀,时而被云雾环绕,时而在风雨中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总的来说,《神木歌》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和哲理思考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神木的描绘,寄寓了对人才被埋没和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