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郭公祠·其二》
《郭公祠·其二》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郁郁棠阴海上岑,扶筇十里足行吟。

凤皇塔上弦歌沸,犹忆当年露冕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郭公祠周边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氛围,充满了历史的韵味和深沉的情感。首句“郁郁棠阴海上岑”以“郁郁”形容树木茂盛,以“棠阴”指代郭公祠周围的棠树,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宁静祥和的景象。接着,“海上岑”则暗示了此地的地理位置,或许位于海边的山丘之上,增添了几分海风拂面的清凉感。

“扶筇十里足行吟”一句,通过行走的距离和“行吟”的行为,展现了诗人漫步于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的情态,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这里的“筇”指的是竹杖,是古代文人登山或远行时常用的工具,象征着诗人对郭公祠及其背后故事的探索与思考。

接下来,“凤皇塔上弦歌沸”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凤皇塔上,弦乐与歌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这不仅体现了郭公祠所在之地的文化繁荣,也暗含了对郭公生前贡献的赞美,以及后人对其精神的传承与纪念。

最后一句“犹忆当年露冕心”,表达了诗人对郭公当年为官时清廉公正、心系百姓的高尚品德的深深怀念。这里的“露冕”借指官员外出巡视时所戴的帽子,象征着郭公为官时的风采与精神。整句诗通过对比今昔,强调了对郭公精神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不仅展现了郭公祠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更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挽袁昶联

为臣当忠,为子当孝,予小臣孤忱可表,男儿死耳复何言,叹群公抱火自焚,兵盗潢池,尘惊辇毂,九重天呼吁难闻,痛京津大好家居,几被纤儿轻撞破;

如箭在弦,如鲠在喉,古遗直卓行无惭,父老谈之犹动色,幸圣主宣纶追奖,冤衔东市,庙食西湖,亿万载英灵永护,倘史册从公论断,莫将名士概生平。

(0)

九华山谢雨诗

青嶂庙前才滴酒,白龙湫上气如蒸。

一声霹雳惊风雨,万顷秋田水溢塍。

(0)

游多宝寺

探幽过小涧,夕照未全阴。

倚杖娱閒睫,闻钟寄远心。

竹光浮古趣,松籁卷寒音。

城衲烹茶出,先供座佛歆。

(0)

天骥呈才

马知因圣出,才本自天生。

驵骏何烦隐,权奇愿尽呈。

电从双眼落,云向四蹄轻。

过去王良喜,嘶来伯乐惊。

绝尘惭逸步,曳练议能名。

唯待金鞭下,春风紫陌情。

(0)

漫题楼壁

南高峰底涧西楼,借我停居作卧游。

山塔浮云当落照,寺门古石隐江流。

雨中满地收秋果,日下邻家放晚牛。

樵唱僧钟行处是,烟露丘壑正堪留。

(0)

送林客部南归

几年共逐帝京尘,此日那堪别恨新。

画省风流传谏草,黄扉事业愧丝纶。

故园载酒宜清昼,客路听莺属暮春。

君到里门应北望,长安犹有未归人。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