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安庆来,遭君江间柂。
问云归湍水,示声偶及我。
自揆衰钝质,旧学日兼堕。
百事于大贤,资取无一颇。
始疑逢蒙弓,亦有虚发笴。
终知匠石斧,材不捐琐琐。
增惭失喜馀,背觉芒刺荷。
平生声相接,睟盎见未可。
文字亲友间,屡得观藻火。
况闻閒世故,盘走夜光颗。
仰止高山思,愿并馀子颗。
历推天日行,蚁右风轮左。
吾徒不相值,其故政此坐。
何时广陵游,倾盖愿终果。
李侯安庆来,遭君江间柂。
问云归湍水,示声偶及我。
自揆衰钝质,旧学日兼堕。
百事于大贤,资取无一颇。
始疑逢蒙弓,亦有虚发笴。
终知匠石斧,材不捐琐琐。
增惭失喜馀,背觉芒刺荷。
平生声相接,睟盎见未可。
文字亲友间,屡得观藻火。
况闻閒世故,盘走夜光颗。
仰止高山思,愿并馀子颗。
历推天日行,蚁右风轮左。
吾徒不相值,其故政此坐。
何时广陵游,倾盖愿终果。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姚燧写给徐中丞容斋的赠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学问、品德的敬仰。
首句“李侯安庆来,遭君江间柂”描绘了友人相遇的情景,以江水比喻友情的深长。接着“问云归湍水,示声偶及我”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交谈时的愉悦心情,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现了彼此间的默契和交流的深度。
“自揆衰钝质,旧学日兼堕”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年老力衰,学问日渐荒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自嘲。然而,“始疑逢蒙弓,亦有虚发笴。终知匠石斧,材不捐琐琐”则表明诗人虽感自愧,但并不因此而放弃追求,坚信自己的价值所在,即使技艺不精,也应被珍视。
“增惭失喜馀,背觉芒刺荷”表达了诗人因友人的鼓励而感到欣慰,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如同背着芒刺般沉重。接下来“平生声相接,睟盎见未可”强调了两人之间长久以来的友谊和心灵的契合,即使未能完全显现,也已深深植根于彼此心中。
“文字亲友间,屡得观藻火”说明在文字和友情的交流中,诗人多次领略到对方的才华和智慧的火花。“况闻閒世故,盘走夜光颗”进一步描述了友人在处理世俗事务时的机智和洞察力,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
最后,“仰止高山思,愿并馀子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崇高品德和卓越成就的仰慕,希望能够追随其后,成为其中的一员。“历推天日行,蚁右风轮左”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人生的起伏,强调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吾徒不相值,其故政此坐。何时广陵游,倾盖愿终果”则是诗人对未能常相聚首的遗憾,期待未来有机会再次相聚,共叙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其对学问、道德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我武更维扬,桃弧旧楚疆。
井闾惊结束,服御倏腾骧。
旗物风云换,虑无草木香。
毂前虎盾固,戎右兔罝良。
捲水飞双电,奔精落大黄。
军声摇壁垒,杀气净堂皇。
喑哑千夫废,枢机八阵藏。
何须忧反侧,心慑尽遐方。
王风自南穆,江汉旧仪刑。
阳春非寡和,巴曲郢人听。
仲宣振遗躅,玉峭作居停。
荒台挂云巅,沮漳回孤青。
夫君契邃初,玄籁流昭灵。
心飞万斛泉,手摘连珠星。
至今欬唾香,金碧镌霞扃。
我来披荆榛,洗发空屏营。
林低凤鷟阴,水护蛟螭腥。
三十三洞天,组光縢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