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驼思千里,驽马怯负荷。
小人蠹诗书,安乐北窗卧。
瓢空且乞饭,儿寒教补破。
机巧生五兵,百拙可用过。
明驼思千里,驽马怯负荷。
小人蠹诗书,安乐北窗卧。
瓢空且乞饭,儿寒教补破。
机巧生五兵,百拙可用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中的第十首。诗中,黄庭坚以明驼与驽马为比喻,表达对才智之士与平庸之人的对比。明驼象征着志向高远、胸怀壮志的人,他们渴望长途跋涉,追求千里之外的理想;而驽马则代表那些能力有限、畏惧责任的人,他们宁愿安逸地躺在北窗下,沉溺于诗书之中,不愿承担重任。
诗人接着批评了那些只顾个人享受的小人,他们空虚无物,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要依赖他人,孩子衣衫破旧也无人关心。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笨拙之人,由于他们的简单和质朴,反而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生存之道,甚至有时能凭借机巧在困境中求得生存。
整首诗寓言深刻,通过生动的意象,揭示了不同人生态度和智慧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这首诗便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之一。
郁水经此滩,谈者各动色。
一川中奔泻,两岫旁崱屴。
役夫良易恫,凭险取血食。
地偏罕名字,附会到新息。
是翁晚自哀,气尽二与侧。
平生少游语,老去何可得。
庙前绿榕覆,庙后寒泉泐。
阴美诚有功,味洌类有德。
息阴且辨味,谁与诉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