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柴门万竹秋,玉人还似晋风流。
瑶琴一曲潇湘雨,隔浦渔翁正倚舟。
流水柴门万竹秋,玉人还似晋风流。
瑶琴一曲潇湘雨,隔浦渔翁正倚舟。
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题竹间清逸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流水柴门万竹秋”,以流水声和竹林秋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隐居之所。"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淡泊,"柴门"则暗示了简朴的生活方式。
次句“玉人还似晋风流”中的“玉人”是对画中人物的赞美,形容其如晋代名士般风度翩翩,超凡脱俗。"晋风流"暗指其气质高雅,具有古代文人的儒雅风韵。
第三句“瑶琴一曲潇湘雨”,通过“瑶琴”和“潇湘雨”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意境。瑶琴的悠扬琴音与潇湘雨声交织,形成了一种空灵而凄美的音乐画面,让人感受到画家笔下的艺术魅力。
最后一句“隔浦渔翁正倚舟”,点明了画中主角——渔翁的形象。他独自在湖边小舟上,与世无争,悠然自得,与前文的“玉人”和“流水”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活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的传神刻画,展现了竹间清逸的意境,以及画家对闲适、高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江淹老去,杜牧重来,尊前相对嗟歔。
画里金城,沧桑一霎模糊。
饥鹰啄残战血,泣寒沙、燐火青芜。
频怅惘、似苏台舞罢,太息句吴。
恨指堤边髡柳,问征人、别后还有春无?
昔日笙歌,付与鬼唱呜呜。
休怨鹧鸪声苦,倚纯钩、犹紧珊瑚。
君不见,抱枯枝、啼杀夜乌。
竟偷被、东风吹暮。绮销香、画桥飏絮。
燕子归来,一襟幽怨向谁语。
落花蛛网,偏不放、春魂去。
后约问蔷薇,早拍遍、阑干无数。空误。
甚年华似水,却把旧愁留住。
新寒未减,尚负手、玉阶寻句。
待检点、小扇轻衫,笑呼酒、烟萝深处。
奈树外斜阳,还惹残莺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