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将鹖弁博缁衣,般若丛中剩作痴。
鹅颈肯为罗隐笑,鸡林能辨乐天诗。
好从休处求安逸,莫向閒中觅住持。
觉际湖山最佳趣,藕花洲渚菊东篱。
戏将鹖弁博缁衣,般若丛中剩作痴。
鹅颈肯为罗隐笑,鸡林能辨乐天诗。
好从休处求安逸,莫向閒中觅住持。
觉际湖山最佳趣,藕花洲渚菊东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调云岑》。诗人以轻松戏谑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人雅趣的生活画面。首句“戏将鹖弁博缁衣”形象地写出诗人以武官的服饰自嘲,暗示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接下来,“般若丛中剩作痴”借用佛教智慧的意象,表达在世事纷扰中保持纯真和痴迷于文学艺术的乐趣。
“鹅颈肯为罗隐笑,鸡林能辨乐天诗”两句,通过鹅颈和鸡林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同时也暗含着对唐代诗人罗隐和白居易的敬仰。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文学领域得到认可,如同鹅颈能识别罗隐的才情,鸡林能分辨白乐天的诗篇。
“好从休处求安逸,莫向閒中觅住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闲适,不愿被繁琐事务束缚,而是向往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觉际湖山最佳趣,藕花洲渚菊东篱”,则直接描绘出诗人理想中的生活场景——在湖光山色中寻找乐趣,享受秋日的菊香,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化的体验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热爱文学、追求闲逸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季札如鲁请观周,子长足迹半九州。
向平且然志五岳,谁肯龌龊终一丘。
封君昨年出吴越,长啸梁园醉秋月。
春风垂杨绾不住,便复归山采薇蕨。
鉴湖花开云锦浮,凫鹥前导红莲舟。
餐霞坐收赤城气,晞发卧看扶桑流。
古云徐卿百不忧,君亦滚滚生公侯。
君不见大郎绣衣昔持斧,声名赫赫今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