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争高照映人,玉芽明洁出埃尘。
也知欲救众生病,共现如来智智身。
凤尾争高照映人,玉芽明洁出埃尘。
也知欲救众生病,共现如来智智身。
此诗《芭蕉》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以芭蕉为题,借物抒情,寓意深远。
首句“凤尾争高照映人”,以凤尾喻芭蕉叶,形象地描绘了芭蕉叶在阳光下挺拔高耸、光彩照人的景象,仿佛凤凰之尾,不仅姿态优美,更象征着高洁与尊贵。同时,“照映人”三字,不仅写出了芭蕉叶的明亮与生机,也暗示了其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如同光明引领,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次句“玉芽明洁出埃尘”,将芭蕉的嫩芽比作晶莹剔透的玉石,既赞美了其清雅脱俗的品质,又强调了其从泥土中脱颖而出的坚韧生命力。这里的“出埃尘”不仅指出了芭蕉生长环境的普通与平凡,更凸显了其不畏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
后两句“也知欲救众生病,共现如来智智身”,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芭蕉表达了一种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情怀。芭蕉似乎知晓人间疾苦,愿意以其智慧和力量,帮助人们解除病痛,共同显现如来般的大智慧。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世间美好事物能够带来心灵慰藉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芭蕉这一自然界的平凡之物,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性美好的深刻感悟。
创建灵坛,初修丹灶,保养太和真命。
风上虎啸,火起龙腾,燮理要依时令。
金木交并,斗觉天关,旋绕涤除心径。
睹玄珠、一粒流霞,闪烁送归金鼎。
壶中景、造化希夷,玄机要妙,点制魄仙魂圣。
元中体用,旨里明真,悟得本来真性。
还返无穷,渐入清阳,仙境照盈虚静。
这一轮明月,年年蒙蔽,豁然开莹。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
挟藏宇宙,剖判玄元,真乐世间无赛。
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显玉般光彩。
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
最至极、翠霭轻分,琼花乱坠,空里结成雯盖。
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籁。
清净门庭,圣贤风范,千古俨然常在。
愿学人、达此希夷微理,共游方外。
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
丈夫固有四方志,壮年须作京华游。
京华名花大似斗,看花小儿竞奔走。
蒲萄潋滟金叵罗,羊尾驼峰腻人口。
知君慷慨非膏粱,生铜卧匣韬光芒。
出门一笑颇自许,光范不用投文章。
玉雾红门天尺五,要为苍生说辛苦。
得时便觅好官归,行道当依圣明主。
我将细酿松花春,明年此时当迟君。
迟君不问宦途事,但欲要知伊傅何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