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章法山房》
《题章法山房》全文
宋 / 丘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四壁羲文卦,曾因学易居。

今来三十载,只有一空庐。

境寂含群动,窗明纳太虚。

无人悟玄理,梅竹翠扶疏。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shānfáng
sòng / qiūkuí

wénguàcéngyīnxué

jīnláisānshízǎizhīkōng

jìnghánqúndòngchuāngmíngtài

rénxuánméizhúcuìshū

注释
四壁:周围的墙壁。
羲文卦:八卦图。
易:《周易》。
居:居住。
今来:现在回想。
三十载:三十年。
空庐:空房子。
境寂:环境寂静。
含:包容。
群动:万物活动。
窗明:窗户明亮。
纳:接纳。
太虚:天地之气。
无人:没有人。
悟:理解。
玄理:深奥的道理。
梅竹:梅树和竹子。
翠扶疏:翠绿繁茂。
翻译
四周墙壁上满是八卦图,我曾在这里研习《周易》。
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只剩下一间空荡的房屋。
环境寂静包容万物活动,明亮的窗户接纳天地之气。
无人能理解深奥的哲理,只有梅竹在清风中翠绿繁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深山中的居所,充满了对自然和道德修养的追求。诗人自述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易经的学习,但现实中却只有一个空旷的庐舍。这反映出诗人的淡泊名利,以及对于物质生活的超脱。

“四壁羲文卦,曾因学易居。”这里的“羲文卦”指的是《易经》中的八卦图形,而“曾因学易居”表明诗人为了研究《易经》而选择了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古代士人的一个理想,即通过与世隔绝来深入探索文化和哲学。

“今来三十载, 只有一空庐。”这是对时间流逝和个人成就的一种反思。三十年的时光过去了,但诗人在物质上的收获却微乎其微,只有一个简陋的住所。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批判。

“境寂含群动,窗明纳太虚。”这里,“境寂”指的是环境的宁静,而“含群动”则意味着在这种宁静中包含了万物生长的活力。诗人通过“窗明纳太虚”的描写,表达了对宇宙之大和生命之美的感悟。

“无人悟玄理,梅竹翠扶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知识传承的担忧。尽管他在山中追求深邃的哲学和道德真理,但却发现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或继承他的智慧。梅竹作为常见的山林景物,此处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清高脱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修养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丘葵
朝代:宋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猜你喜欢

李雪峰过寺约游中宿老病为辞别后见寄用韵赋答并寄张子白·其二

渐与烟霞密,都忘城市疏。

浮生寄云水,一宿即蘧庐。

似有安身地,还同借宅居。

行藏劳见读,风急鹤飞徐。

(0)

姚齐州有爱子之戚书闷诗见示依韵赋慰·其三

荠苨浑甘苦,调剂任吐吞。

得知无味味,方信不存存。

珠去光还在,尘来镜不昏。

长歌过赢博,何用赋招魂。

(0)

姚齐州有爱子之戚书闷诗见示依韵赋慰·其二

白日一修短,黄河几浊清。

磨来成慧剑,持去破愁城。

泡影归无朕,蜉蝣笑此生。

莫将离合意,看作宓琴声。

(0)

送吕耕山从李广文之澄迈·其三

山间有明月,珍重赠临岐。

后夜遥相望,清光知为谁。

当中无影象,独立见须眉。

正是飞云外,千峰一日时。

(0)

种梅·其二

大地直如寄,天机祇自全。

新知丰乐老,能识藐姑仙。

在世了无梦,与僧长有缘。

何人从此去,参得大梅禅。

(0)

陶握山还山喜赠

梦想所不到,见时仍梦中。

可怜双鬓改,只有寸心同。

无足为君道,前尘过眼空。

故山茅屋在,归兴复何穷。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