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直如寄,天机祇自全。
新知丰乐老,能识藐姑仙。
在世了无梦,与僧长有缘。
何人从此去,参得大梅禅。
大地直如寄,天机祇自全。
新知丰乐老,能识藐姑仙。
在世了无梦,与僧长有缘。
何人从此去,参得大梅禅。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名为《种梅(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画面。
首句“大地直如寄”,以大地比喻人生,暗示人生的短暂和寄居之感,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接着,“天机祇自全”一句,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应,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完整与和谐。
“新知丰乐老,能识藐姑仙”两句,通过“新知”与“丰乐老”的对比,以及对“藐姑仙”的认识,展现了诗人对于智慧与超凡境界的向往。这里,“丰乐老”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智者或隐士,而“藐姑仙”则代表了超越世俗的灵性存在。
“在世了无梦,与僧长有缘”进一步深化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探讨。诗人似乎在说,在尘世间他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梦想,与僧侣有着深厚的缘分,这表明了他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佛教思想的认同。
最后,“何人从此去,参得大梅禅”表达了诗人对某种高深佛法的渴望,希望有人能够从这种修行中获得真谛。这里的“大梅禅”可能指的是大梅法常禅师的禅学思想,寓意着对深刻精神境界的探索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佛教智慧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