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潭口寻仙洞·其二》
《潭口寻仙洞·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苍莽盘纡径,阴幽郁石台。

四山围不紧,一水划争开。

潭曲风声软,岩欹海色回。

一身经万里,难订是重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幽静的山水画卷。诗人以“苍莽盘纡径”开篇,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隐于茂密的山林之中,给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感觉。接着,“阴幽郁石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暗与静谧,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四山围不紧,一水划争开”两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四面环山却并不显得局促,反而在山与山之间,一条溪流或小河穿插而过,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这种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中的力量。

“潭曲风声软,岩欹海色回”则将视角转向水面与岩石,潭水弯曲之处,微风吹过,带来柔和的声音,仿佛大自然的低语。岩石倾斜,映射出海水的颜色,又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美感,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与光影之美。

最后,“一身经万里,难订是重来”表达了诗人对探寻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感慨。在经历了万里的旅程后,面对眼前的景象,不禁思考是否能再次回到这里,或许是对美好记忆的留恋,或是对未来探索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图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与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浣溪沙.赠素秋。八阕·其六

浅浅银河画远秋。西风吹动小帘钩。

冷萤照我独登楼。

新月三分谁管领,一分凉思一分愁。

一分闲在柳梢头。

(0)

燕归梁.汲县与家人别

烟柳凄迷夕照沈。离思难禁。无根风絮苦商参。

歧路外、两分心。促春相见残春别,新怅望、更从今。

竹鸡啼处瘴云深。且休向、梦中寻。

(0)

剔银灯.磁州数十里间,清流夹道,蒲稻弥望,北辕所仅见也

一路缁尘恼客。恰有磁州今日。

滑笏圆波,回环浅渌,仿佛旧游曾历。劳劳行役。

只此处、烦襟消得。芳草谁家兰泽。想像渔庄鸥国。

柳影缘堤,菰香吹水,点出倪迂小笔。

轻舟倘觅,胜吟倚、一鞭秋色。

(0)

满江红·其二都中戏答人问

万古云霄,问一羽、何人当得。

但随分、南州承乏,油幢画戟。

假节文从炎汉仿,借绯句亦香山觅。

尽翩翩、斜压帽檐攲,螭坳立。曾待漏,金门夕。

曾视草,銮坡侧。却翻疑定远,功成投笔。

麋鹿方惭簪绂系,貂婵那自兜鍪出。

是虎贲、还是蔡中郎,君须识。

(0)

喜迁莺.全州迤南古松夹道,连属百余里,苍云满天,元鹤欲下,此行为不负矣

漓江行近。讶凉伞万重,阴连无尽。

黛色浮空,樛枝拂地,幽赏驿程徐引。

悄然翠烟霏处,乍觉尘襟清润。

晚风峭,恍鸾吟吹下,瑶天笙韵。曾问。

来雁否,衡岳片云,不许南飞趁。

何意征人,身轻一羽,却向玉簪留印。

望中五钗承盖,定有仙灵栖稳。

上元字,但眠蚕谁寄,悠悠芳讯。

(0)

碧牡丹.自锡山却返武林,朋辈招邀,勉留十日,劳歌未已,重赋短章

乍送轻帆去。却趁回波住。

小别经旬,早是秋光催暮。醉撷霜萸,怜断红非故。

伤心江上尊俎。瘴乡路。黯黯情味苦。

欢场可堪追溯。怨绿眉峰,应念天涯风絮。

甚日重来,寻唾绒窗户。一痕清泪弹处。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