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陡觉峭寒生,漏涩铜壶第几更。
未放六花齐苑树,先留半月抹宫城。
一陶风俗还纯素,尽领乾坤入太清。
应是上方观下界,放教双眼一时明。
黄昏陡觉峭寒生,漏涩铜壶第几更。
未放六花齐苑树,先留半月抹宫城。
一陶风俗还纯素,尽领乾坤入太清。
应是上方观下界,放教双眼一时明。
此诗描绘了黄昏时分,寒气渐浓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景之美。首句“黄昏陡觉峭寒生”,直接点明时间与氛围,黄昏时分,寒意突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接着,“漏涩铜壶第几更”一句,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铜壶滴漏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
“未放六花齐苑树,先留半月抹宫城。”这两句则将视线从自然界的树木转向了人工建筑,以“六花”象征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尚未完全覆盖整个园林,却已先在宫殿上留下月牙形的痕迹,既表现了雪景的美丽,也暗示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一陶风俗还纯素,尽领乾坤入太清。”这两句由自然景观转为对社会风俗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赞美。“太清”一词,既指天空,也暗含着高远、纯净之意,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应是上方观下界,放教双眼一时明。”诗人似乎站在更高的视角,俯瞰人间,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洞察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与智慧。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雪景,更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与审美情趣,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苍虬连蜷护书幕,日夜奔涛吼岩壑。
碧窗幽径净无埃,洞口烟霞春寂寞。
中有一人人中仙,峨冠野服何翩翩。
手持黄庭入勾漏,一卧松深三十年。
苍苔为菌石为枕,偃仰看书忘餐饮。
万事不到心上来,一生惯向云间寝。
有琴横几酒盈觞,怡然相对傲羲皇。
有时沉醉不得起,零落满身金粉香。
碧鲜寒多云影薄,露滴松梢月将落。
梦回酒醒谁为俦,只有巢间两栖鹤。
自怜我本林下人,偶因为客堕黄尘。
今朝展图长太息,何时拂枕来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