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安居如斗大,长松绕屋四时青。
云根有时孕琥珀,露气满山藏伏苓。
鹤踏仙花枝上落,风传天籁梦中听。
清宵借我蒲团坐,来读黄庭内景经。
余氏安居如斗大,长松绕屋四时青。
云根有时孕琥珀,露气满山藏伏苓。
鹤踏仙花枝上落,风传天籁梦中听。
清宵借我蒲团坐,来读黄庭内景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松庵的环境与氛围刻画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首先,“余氏安居如斗大”,以“斗大”形容居住之地的狭小,却暗示了主人内心的广阔世界,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接着,“长松绕屋四时青”,展现出四季常青的松树围绕着房屋,营造出一种永恒的生机与宁静之美。
“云根有时孕琥珀,露气满山藏伏苓”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奇观,如云层中孕育的琥珀、山间弥漫的露气和藏匿的茯苓,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象征着隐居生活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内在世界。
“鹤踏仙花枝上落,风传天籁梦中听”描绘了仙鹤轻盈地落在花枝上,微风吹过,仿佛在梦中聆听天籁之音。这一场景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清宵借我蒲团坐,来读黄庭内景经”则点明了诗人的日常活动——在夜晚静坐于蒲团之上,阅读《黄庭内景经》。这不仅体现了其对道家哲学的追求,也暗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松庵主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道家哲学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昨夜清飔发,怀君在远道。
双鱼不可托,寂寞对池草。
寒露日夕凝,林麓霜苦早。
谁念裘褐单,泥滓难自保。
百年会有乐,中岁已枯槁。
如何日孳孳,复为毫末恼。
浊酒幸满尊,藜藿亦堪饱。
同心盍来归,盘桓以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