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芍药,看瞻瓶注水、芳樽开处。
人在小窗花影下,门外软尘吹絮。
鸥梦堪寻,莺声未老,肯负江南树。
明朝别路,更谁良夜同语。
一点雨点晶笼,杏梁斜挂,照见姗姗舞。
月转帘旌终不饮,只有茶星悬度。
试问蘋乡,柳阴短艇,楼傍红兰渡。
先生归也,吟笺题遍烟雨。
满庭芍药,看瞻瓶注水、芳樽开处。
人在小窗花影下,门外软尘吹絮。
鸥梦堪寻,莺声未老,肯负江南树。
明朝别路,更谁良夜同语。
一点雨点晶笼,杏梁斜挂,照见姗姗舞。
月转帘旌终不饮,只有茶星悬度。
试问蘋乡,柳阴短艇,楼傍红兰渡。
先生归也,吟笺题遍烟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满庭芍药"展现出高舍人斋的盎然春意,瓶中注水,芳樽开启,暗示着主人的雅致生活。诗人坐在小窗下,花影斑驳,门外微风轻拂,如同鸥鸟梦境般宁静。江南的美景和莺鸣唤起诗人的情感,他期待与友人共度良宵。
雨滴晶莹,如在杏梁之上轻轻摇曳,映照出舞动的身影,增添了离别的伤感。月光透过帘幕,诗人独自品茗,茶香与月色交织,遥想远方的友人。他想象着友人在蘋乡、柳阴下的小艇,以及楼边的红兰渡口,心中充满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诗人以"先生归也,吟笺题遍烟雨"作结,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将离别之情融入烟雨蒙蒙的意境之中,显得深沉而动人。整体上,这首词以景抒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清朝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