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十三龄。掌拓鞋觥,夹衣如雾鬓蝉轻。
依约那回曾见过,眉语盈盈。雁柱整琼筝。
唱到离声。便须归去且迟停。
杨柳若耶溪上路,春水方生。
桃叶十三龄。掌拓鞋觥,夹衣如雾鬓蝉轻。
依约那回曾见过,眉语盈盈。雁柱整琼筝。
唱到离声。便须归去且迟停。
杨柳若耶溪上路,春水方生。
这首《卖花声》或《浪淘沙》,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少女初长成,手持酒杯,身着轻纱,与人相会于春日之景的画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女的娇美与灵动。
“桃叶十三龄”,开篇即点明了少女的年龄,十三岁正是青春萌动之时,如同桃叶初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掌拓鞋觥,夹衣如雾鬓蝉轻”,少女手持酒杯,身着轻纱,仿佛雾气中的蝉翼,轻盈而飘逸,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她的美丽与优雅。“依约那回曾见过,眉语盈盈”,暗示两人曾经有过一面之缘,通过眉目传情,流露出彼此之间微妙的情感。“雁柱整琼筝”,少女整理琴弦,准备弹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唱到离声。便须归去且迟停”,少女在演唱离别的歌曲,虽有不舍,但还是决定离开,此处运用了“迟停”一词,增添了几分无奈与深情。“杨柳若耶溪上路,春水方生”,最后两句描绘了少女离去时的场景,杨柳依依,溪水潺潺,春意正浓,既烘托了离别的情绪,也渲染了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铺陈,展现了少女的青春之美,以及离别时的淡淡哀愁,既有画面感,又富含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