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岳鄂王墓》
《岳鄂王墓》全文
元 / 赵孟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0)
注释
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
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
石兽,指墓前的石马之类。
危,高耸屹立的样子。
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赵构为代表的统治集团。
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渡。
社稷:指国家。
社,土地神。
稷,谷神。
望旌旗:意为盼望南宋大军到来。
旌旗,代指军队。
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意为从此国家被分割为南北两半,而南宋的半壁江山也不能支持,终于灭亡。
翻译
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
南渡君臣轻视社稷,可中原父老还在盼望着王师的旌旗。
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灭亡已成定局。
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诗,面对这样的景致无从吟起。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赵孟頫所作的《岳鄂王墓》,描绘了鄂王(即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墓地的凄凉景象。首句“鄂王坟上草离离”,以茂盛的草丛烘托出墓地的荒芜,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英雄的长眠。次句“秋日荒凉石兽危”,进一步渲染了秋季的萧瑟与墓前石兽的孤独,象征着英雄事迹的冷落。

第三句“南渡君臣轻社稷”,批评南宋朝廷在战乱中的轻率决策,导致国家利益被忽视。第四句“中原父老望旌旗”,表达了中原百姓对岳飞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期盼,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英雄未竟之志。

后两句“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直抒胸臆,感叹英雄壮志未酬,国家因此而分裂,令人扼腕。最后,“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诗人劝诫人们不要在西湖美景中吟唱这样的哀歌,因为山水间的景色也无法承载这深沉的悲痛。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反思,表达了对岳飞的敬仰和对南宋衰亡的感慨,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悲剧感。

作者介绍
赵孟頫

赵孟頫
朝代:元   字:子昂   号:松雪   籍贯:松雪道   生辰:1254—1322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猜你喜欢

题桃源·其三

远近人家尽见招,小童环立总垂髫。

玄冰满碗侵肌爽,绛雪堆盘入口消。

山内不知今晋代,座中犹自问秦朝。

夜深时向花前立,遥见双株合凤箫。

(0)

题峻极中院法堂壁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慢腾腾地热烘烘。

(0)

题采石蛾眉山

一岛烽烟斡怒流,燃犀捉月两悠悠。

蛾眉中划三千丈,不著人间半点愁。

(0)

题刘武僖题名后

一入侯门海样深,漫留名字恼行人。

夜来彷佛高唐梦,犹恐行云意未真。

(0)

初夏·其三

樱笋方夭麦报秋,梅黄雨过水平畴。

春归欲带春风韵,枝上一声黄栗留。

(0)

送张兵曹赴营田

河曲今无战,王师每务农。

选才当重委,足食乃深功。

草色孤城外,云阴绝漠中。

萧关休叹别,归望在乘骢。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