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过冷院寻僧,小坐山腰茆屋。
细听风雨何来,定是淋蕉洒竹。
閒过冷院寻僧,小坐山腰茆屋。
细听风雨何来,定是淋蕉洒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漫步于清冷的寺院之中,寻找隐居的僧侣,不经意间停驻在山腰的小茅屋旁。他静静地坐着,倾听风声雨声,试图捕捉这自然之声的来源。最终,他确信那淅沥的声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大自然对竹林与芭蕉的轻抚。
通过“閒过冷院寻僧”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态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在“小坐山腰茆屋”中,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接着,“细听风雨何来”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引导我们去感受那微妙的自然之音。最后,“定是淋蕉洒竹”以肯定的语气揭示了声音的来源,同时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滋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一曲对自然之美的颂歌,以及对心灵深处那份宁静与平和的追求。
望古复望古,驾舟行远空。
浮云日夕尽,天光上下同。
潜鳞入渊微,归鸟正西东。
亭亭夫容花,凄凄风露中。
群情各有适,至理将在躬。
日月去已多,忧伤来无穷。
临流一濯足,顾影见双蓬。
歌我水上心,答彼巢居翁。